從日前由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的“2010廣東經濟投資環境綜述報告會暨低碳經濟發展論壇”獲悉,凡是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或者超過能耗限額的項目均要叫停。廣東將探索以創新性的BOT零投資銷售方式進行節能產品的銷售推廣,實現節能產品推廣企業與用戶效益的雙贏。
省節能協會在會議上透露,上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已通過了《廣東節約能源條例》修訂草案,根據條例,需審批核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管是新建、改建還是擴建,都要進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凡是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或者超過能耗限額的項目均要叫停。
2009年廣東節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據初步核算,2006-2009年累計,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3.77%,約完成了“十一五”期間下降16%節能任務的85%,為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不過省發改委資環處一份報告顯示,一季度,全省工業累計消耗548.52千瓦時,同比增長25.1%,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8.6個百分點。這即說明我省工業較快恢復,但同時能源消耗增長迅速,節能降耗壓力正在加大,“同時,由于西電東送廣東減少,我省必須更多依靠自身發電解決用電缺口,從而加大二氧化琉等污染物減排壓力”。
當前廣東節能產品推廣應用存在著兩個較為突出的矛盾,一是生產企業規模不大,效益偏低,生產研發需要不斷投資,而市場推廣又需花巨大的人力、物力,持續發展困難較大;二是使用用戶普遍感到應用節能產品“省能不省錢”、“宏觀效益好,企業效益不大”、“長遠效果好短期效果欠佳”,應用節能產品要改造、要培訓、有技術風險也有經濟風險,致使應用積極性不高。
如何解決這兩個矛盾,從根本上緩解節能減排壓力?省節能協會會長、省經濟投資促進會會長伍亮表示,今年廣東省節能協會將創新性的推廣應用銷售服務模式,重在探索“BOT”零投資銷售推廣方式,即節能產品由生產供應企業免費提供,用戶定期交納租金和使用費,用戶交費從節能收益中支付,無需額外增加使用成本的節能模式,從而使節能減排的產品得到廣泛應用,讓生產研發企業名利雙收,也讓廣大用戶名利共享。
省節能協會表示,今年重點探索在BOT方式下集中推廣四項產品和技術的應用LED節能燈和無極節能燈的推廣、空調節能和吸能制冷、蒸汽鍋爐節能和余熱利用、綜合節能產品與技術在高能耗大廈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