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模式本身不算什么創新,30多年前就出現在歐美國家,進入中國也有十幾年了。其核心是使用節能服務的單位先辦事兒,后掏錢,而提供節能服務的公司先投資,再分期分批一點一點從節能效益中收回。
但這一模式在中國始終不溫不火,沒有形成氣候,無數小企業在其中生死沉浮,卻難以產生大的龍頭企業。因為在中國做EMC風險很大,由于誠信缺失,第三方核算機構不健全,不少節能項目實施完之后雙方開始扯皮,一個算不清節能量,一個不想付款。不少EMC企業抱怨,短則三五年,長則20年的回收期本為分攤使用單位的風險,結果風險落到了自己頭上。萬一這些做節能改造的小公司違約,或者倒閉了,服務企業也是吃了啞巴虧。
挪寶新能源位于上海,2007年才開始運營,但據介紹,它的訂單已經簽到了兩年后。上海市已有幾家大型酒店集團和政府改造項目與挪寶簽了約。2009年和2010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均同比增長三倍。
陳曉平在做盡職調查時發現:挪寶與很多酒店集團的合作方式是,先選擇一兩家酒店作為樣板工程,而往往這個樣板工程的節能效率會很快促使整個酒店集團簽約。
上海的東湖賓館使用了挪寶的地源熱泵系統之后,每年大約節約的能源費用在150萬-200萬元之間。除此之外,挪寶供熱設備的小巧使占地從500平方米變成50平方米,騰出的場地變成餐廳,租金憑空增加了幾十萬。原先的冷卻塔拆掉,又增加了十幾個客房的空間。
盡管不為EMC企業中最活躍的組織協調者――節能產業服務委員會所熟知,但陳曉平認為它已算是龍頭企業。“挪寶已經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與錦江集團和東湖賓館已簽戰略合作協議,兩大酒店集團旗下酒店都會分批讓其開展項目,兩三年內項目基本做不完,現在已經由求項目到了挑項目的階段了。”陳曉平說。
最近在清科集團的創投年會上,陳曉平表示上市計劃受阻不會影響青云繼續扶持企業,他對挪寶仍有信心,并會繼續長期關注建筑節能領域,以及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公司。
“建筑節能在整個節能領域占很大比例,和樓宇相關的新能源技術也占新能源發展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們關注與節能領域相關的產品和材料。”但陳曉平沒有透露挪寶新能源的下一步計劃。
但ChinaVenture 投中集團的統計顯示,今年共有8家環保節能及清潔能源行業企業上市,其中美國2家、國內6家。從賬面回報率來看,已在美國上市的2家企業均具備投資機構背景,但以IPO發行價計算的機構賬面回報率不超過1倍;而國內上市的3家具備投資機構背景的企業,賬面回報率大都超過3倍,最高的超過27倍。
上一頁 [1] [2]
深入專題了解:節能服務產業市場的資本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