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幾個月來許多地方陸續進行“拉閘限電”。但記者在一些地方采訪時發現,“你停電、我發電”已經成為一種顯性規則,發電設備銷售、出租生意及煤氣等替代能源市場異常火爆。不少基層群眾質疑說,拉閘限電在某種程度上“節了電卻費了油”,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是不是背離了節能減排的初衷?這樣下去會不會再度引發“油荒”“氣荒”?
限電怪現象:“你停電我發電”
從10月5日開始,河北省張北縣開始全縣限電,每天僅供3小時,發電機、柴油、罐裝液化氣立即成為熱銷產品,許多飯店以及大型商場等經營場所前,型號不等的發電機一片轟鳴。記者在縣城一些機電產品商販處看到,出售發電機的攤販門前擺滿小型發電機。一個老板告訴記者,自從停電以來,發電機就開始熱賣,以前兩三天賣一臺,現在最多的一天就賣出11臺。
與發電設備熱賣相對應,在張北縣中石化加油站內,零號柴油加油機前經常排起了長隊,前來加油的多數是拉著大大小小油罐以及塑料桶的小貨車,這些前來買油的大都是為供發電機發電用的。而在一家液化氣站,前來購買罐裝液化氣的居民絡繹不絕。氣站的老板說,過去一天也就賣個100罐左右,停電以來,一天能賣到三四百罐,“每天早起七點半人們就來了,整整一天,站里都忙不過來了。”
彭杜鄉一名企業老板說:“為了維持生產,留住訂單,我投資20余萬元購買了三臺柴油發電機,每小時耗油20升,每天支出4000元。這樣算下來每月油耗將達到12萬元,比原來用電多支出近10萬元。即便如此,也只能帶動70%的機器運轉。我們懷疑的是,節了電費了油的現狀,是不是真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我國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出現“發電設備熱銷”的現象,特別是浙江等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節能減排也在某些方面和某些地方“打了折扣”。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樂觀地表示,發電設備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會是緊俏商品。
發電機熱銷造成柴油緊張
記者近日在河北幾個限電大縣街頭看到,一些沒有購置發電機的商鋪黑漆漆一片,有的連紅綠燈也都一片漆黑,街上行人寥寥。
限電造成損失最大的是一些中小企業。張北縣一家小型企業負責人說,自從限電以來,他們購置了一臺一萬多元的中型發電機,運轉一天耗費約30升柴油,支出約180多元錢,而平時一天僅需支出約30元左右的電費。衡水市桃城區彭杜鄉一位個體老板告訴記者:“廠子停電一個月就要損失幾萬元,如果時間再長,產品供應不上,客戶跑了,那損失更大。”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