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含對“北溪-2”及“土耳其流”等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法案稱,在30天寬限期過后,所有參與管道建設和服務的公司與個人都將被取消美國簽證,其在美國的金融資產也將被凍結。
消息一出,引發歐洲的“組團反對”。
當地時間12月21日,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回應稱,德國政府拒絕接受此類“域外制裁”,此制裁影響到德國和歐盟企業,構成了對德方和歐方內政的干涉。
22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洛娃也表示,背負巨額國債的美國正試圖阻止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俄羅斯外交部部長拉夫羅夫警告稱,將分步采取回應措施,以免損害俄羅斯經濟,但并未透露具體細節。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英國《金融時報》12月22日報援引美國駐德國大使理查德·格雷內爾的話稱,特朗普在上周五簽署的這項制裁是一個“極其親歐”的決定。
同日,今日俄羅斯則在一篇報道標題直接回懟:“哦,是真的嗎?(Oh,really?)”
目前,俄羅斯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歐洲是其最重要市場之一,俄羅斯通向歐洲的大部分天然氣運輸管道都要經過烏克蘭境內。但多年來,俄烏兩國就“過境費”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俄方甚至兩次在冬天關閉了天然氣管道。
“北溪-2”(NordStream2)是一條可以繞過烏克蘭,將天然氣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直接輸送至德國,并通過德國干線管道輸往歐洲其他國家的管道。該項目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和荷蘭皇家殼牌等五家歐盟能源巨頭共同投資,耗資95億歐元,總長約2400公里,預計每年將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550億立方米天然氣。
據了解,如果“北溪-2”投產輸氣,德國40%以上天然氣都將來自俄羅斯,基本實現對俄方的完全依賴,而俄羅斯也將逐步繞過波蘭、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直接占領天然氣核心市場。
不過,美國一直以來都在阻撓該項目的實施,聲稱這將增加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同時也會損害烏克蘭的經濟和戰略安全。當地時間12月20日,特朗普批準了對俄羅斯向德國輸氣的“北溪-2”項目實施制裁。
目前,該管道的建設進度已經超過90%,并得到所有過境國家的許可,預計將在2020年年中首次投產通氣。但出于上述法案的壓力,“北溪-2”主承包商Allseas稱,管道的鋪設工作已經暫停。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美國看來‘北溪-2’是一個政治性的項目,俄羅斯修建‘北溪-2’的目的是要減少對烏克蘭過境運輸的依賴,并對烏克蘭施加更大政治壓力。而俄方則認為,目前美國天然氣實現了大規模增長,而且也在試圖向歐洲出口天然氣,所以美國施壓的真實意圖是與自己爭奪天然氣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斯德哥爾摩仲裁法庭裁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因未向烏克蘭提供足量天然氣,應賠付烏方25.6億美元。對此,俄方多次表示不接受這一裁決。
但在特朗普批準制裁法案的當日,俄方就這一問題與烏方達成諒解,承諾向烏方支付29億美元賠償,并協商了未來5年的過境合同和直接供氣問題。而德國也在促成協議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馮玉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無論美國‘長臂管轄’的正義性如何,該法案的出臺都會對相應公司產生極大震懾力,它們不得不考慮美國的態度。俄羅斯這一舉動是為了減緩美國在‘北溪-2’項目上施加的巨大壓力,同時表現出一種合作的姿態,以換取美國對制裁的減輕或解除!
另外,據馮玉軍介紹,目前相關公司正在美國積極地開展游說活動,并試圖對這項法案的后續進展施加影響。
馮玉軍認為,德國一方面會爭取“北溪-2”項目的繼續落實,另一方面,會與美國在過境烏克蘭運輸天然氣方面繼續進行探討。
“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北溪-2’項目將在保持過境烏克蘭運輸天然氣足夠份額的基礎之上得以落實,但輸氣量可能沒有原來那么多,這樣可以達成一個相對的平衡!瘪T玉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