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刺激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發展,2012年底國務院下發五條措施,從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秩序、應用市場、支持政策、市場機制多方面扶植光伏業發展。2013年8月,作為“國五條”的細化配套政策,《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正式下發,實行三類資源區光伏上網電價及分布式光伏度電補貼,由此正式催生了我國光伏應用市場的“黃金時代”。
從2013年至2015年,三年穩定補貼政策下,國內光伏年均新增裝機達10GW以上,累計裝機由2012年底的7GW狂飆至43.18GW,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指出,實行風電、光伏上網標桿電價隨發展規模逐步降低的價格政策。
日前,2020年光伏電價政策征求意見稿出爐。三類資源區指導價每度降至0.33元、0.38元、0.47元,工商業分布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降至每度0.05元。
至此,從2013年至2020年,三類資源區光伏標桿上網電價8年共下調了5次,降幅最達6成;分布式補貼下調4次,工商業分布式降幅高達88%。詳見下表:
從2019年起,光伏產業管理規則發生巨大變化,財政部定補貼規模、發改委定補貼上限、能源局定競爭規則、企業定補貼強度、市場定建設規模。補貼政策方面,將集中式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改為指導價,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上網電價通過市場競爭方式確定,不得超過資源區指導價。
2020年光伏政策延續2019年基調。
隨著光伏度電成本逐漸逼近脫硫沒標桿電價,業內預測,“十四五”初期光伏將大規模實現平價上網,由此光伏補貼政策也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座談會上曾明確,到2021年,陸上風電、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將全面取消國家補貼,戶用光伏是否包含其中尚未明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