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光伏行業開端,繼續延續去年的擴產態勢。
為提占市場份額,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澳科技,002459.SZ)也加入光伏龍頭擴產隊列。
2月18日,晶澳太陽能公告稱,根據經營戰略規劃,公司擬上調此前宣布建設的年產5 GW高效電池和10 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的規模。調整后,項目規模達年產10 GW高效電池和10 GW高效組件。
2月17日,晶澳科技董事會同意了上述項目的建設。
項目地點為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計劃總投資102億元,建設周期預計為四年。項目資金為自籌資金,來源于股東出資款、股東貸款、金融機構貸款等。
公告稱,晶澳科技擬新設項目公司,作為項目投資運營和管理主體,項目公司注冊資金暫定5億元,后續將根據項目需求調整。
該項目計劃分兩期執行,每期分別為5 GW電池+5 GW組件。其中,一期項目計劃2021年12月達產,二期計劃2023年12月達產。
晶澳科技表示,投資建設上述項目符合其未來產能規劃的戰略需要,利于進一步提升光伏電池和組件產能,不斷提高市場份額。
除了建設新產線外,晶澳科技還計劃對其現有產線進行技改,以提高產能。
晶澳科技將對全資子公司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下稱晶澳太陽能)的三四車間進行技術升級改造,以實現年產3.6 GW高效電池產品的生產能力。該車間位于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晶龍第三工業園區。
上述技改項目計劃投入11.3億元,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項目建設周期預計八個月。
晶澳科技稱,技改項目的實施,將使公司整體產業鏈更加匹配,有效減少外購電池采購量,提升一體化盈利能力。
晶澳太陽能成立于2005年5月,2007年2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2017年,其在全球十大組件出貨排名中位居第四;2018年,排名上升至第三。
2018年7月,晶澳太陽能宣布,完成與控股母公司晶龍集團的合并交易,正式從美股退市成為私有公司。它也成為繼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之后第三家退出美股的中國光伏企業。
同年7月23日,河北A股上市公司天業通聯發布公告稱,確定與晶澳太陽能進行重組,構成借殼上市。
2019年11月,天業通聯完成標的資產晶澳太陽能100%股權過戶手續及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晶澳太陽能已成為前者的全資子公司。同年12月,天業通聯的證券簡稱正式變更為“晶澳科技”。
晶澳太陽能因此成為退出美股后最先登陸A股的光伏企業。
2019年1-9月,晶澳太陽能營業收入30.5億元,凈利潤為5.5億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該公司總資產為116億元,總負債為61.7億元。
“去年,光伏行業的三個關鍵詞為擴產、出口和競價。去年是史上擴產最厲害的一年,出口達到‘雙反’以來的新高,補貼項目全面進入競價!2月14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協會線上論壇上表示。
2020年的光伏行業開端,繼續延續去年的擴產態勢。
2月11日,通威股份(600438.SH)公告稱,擬在成都投資建設年產30 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總投資預計200億元。這將成為全球最大單體電池光伏基地。
根據通威股份發布的《高純晶硅和太陽能電池業務2020-2023年發展規劃》,至2023年,該公司高純晶硅業務產能將達到22萬-29萬噸,高效太陽能電池產能將達到80-100 GW。
在2019年不斷擴產的隆基股份(601012.SH)也不甘落后。2月12日,隆基股份宣布45億元投建西安年產10 GW單晶電池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