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7月21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5月,煉油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34億元,同比下降58.7%,銷售利潤率只有1.2%;虧損企業虧損額170億元,同比增長9.5倍。
今年前5月,國際油價快速飆升,最高時達到50%。數據顯示,一季度中石油煉油虧損61.32億元,中石化煉油業務經營虧損5.76億元。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四五月份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兩巨頭的煉油虧損額將高于一季度。花旗估計,5月份中石化煉油業務的虧損額約為80億元。
“在終端調價暫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兩巨頭可能再向國家要補貼。”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發改委21日發布的《石化產業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指出,今年1-6月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較快,煉油行業由盈轉虧,5月份凈虧損31億元。此外,雖然4月6日國家上調了成品油價格,但產品價格上調幅度有限,銷售成本增幅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進而影響全行業的利潤增長。
發改委還預計,下半年石化產業利潤增幅總體呈現下降態勢,但煉油產業的經營形勢將有所好轉。然而,業內人士對發改委的這一預期并不十分認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石化分析師表示,國際油價短期內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兩巨頭煉油板塊的虧損還將十分明顯,而且國際油價高漲也會同步影響下游產品,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業績都很可能出現下跌。
息旺能源原油市場分析師李莉也表示,下半年國際油價雖然不會大幅飆升,但是總體來看還是會穩步繼續上漲。據息旺能源監測,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煉廠在上半年的生產并未受國際油價飆升的影響而減產,未來保障供應的壓力也不會減小,兩巨頭下半年的煉油虧損可能和上半年大體相當。
兩巨頭的煉油虧損最高峰是在2008年。中石化年報顯示,當年其煉油虧損達到1020億元,同比增長7.5倍。與此同時,2008年政府向中石化發放了350億元的補貼。此后國際油價開始走跌,直到今年上半年再次大幅上漲。
匯豐預計“今年中國煉油企業面臨的虧損可能是2008年10月份以來最大虧損”。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對此表示贊同,他說,發改委上調的成品油價不足以抵消原油價格的上漲,煉油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虧損壓力。
王金濤說,發改委可能會為了平衡煉油企業的虧損而擇機出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一旦新機制出臺,對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民營煉油企業來說都將是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