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南部從事油氣勘探開發的塔里木油田自采取“注水替油”原油開采技術以來,累計增油超過18萬噸,創造經濟效益近7億元。
連日來,塔里木油田負責開采的哈15-3井經過第二輪注水后日產油達到30噸左右,每注一立方米水就可產油0.93噸,增油效果明顯。
據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介紹,自推行“以水換油”近4年以來,這項開采技術累計增油超過18萬噸,創造效益近7億元。
碳酸鹽巖油藏開采大多具有“初產高、衰竭快”的特點,這是各國碳酸鹽巖油藏開采普遍面臨的難題。塔里木油田借鑒了國內外針對這一難題的開發技術,同時積極開展注水替油技術攻關,目前取得明顯成效。
2008年,油田開發事業部在輪古一口鉆井首度進行注水試驗,取得成功后在該區塊的18口油井進行推廣,共增油6.9萬噸。隨后,油田科研、生產人員將這一技術逐步擴展到塔中、哈拉哈塘地區,并在應用過程中不斷摸索經驗、尋找規律,增產效果大大提高,其中一些油井通過注水累計產油已超過3萬噸,成為典范井。
塔里木油田是我國第四大油氣田和第一大天然氣產區,2005年,油氣產量突破千萬噸,三年后躍升到2000萬噸,創造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