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能源的超高量需求,引導石化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大踏步向前發展。QHSE是中國石化企業的不二選擇。我們在建立龐大的石化企業體系同時,也要創造全世界最優秀的QHSE紀錄!痹9月6日至7日舉行的石油天然氣質量健康安全環保國際大會上,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劉鐵民院長在致辭中如是說。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需求國和第四大原油生產國,沿中國海域目前已分布約250余座石油平臺,據預測2015年中國石油需求將達到5.4億噸。但近年來石化企業重大工業事故不絕于耳,對中國安全和環保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QHSE管理體系指在質量(Quality)、 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管理體系。本屆大會主題是“為減少事故,讓安全成為高風險油氣行業中經濟、有效的保險方案”,并特設“海上溢油專場”。國內外諸多行業企業QHSE管理人員、專家針對安全管理和溢油應急反應等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
國內安全管理仍有不足
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主任楊敏說,國內不少企業都從預防的角度建立了相應體系,可是事故依然不可避免的發生。主要問題表現在,組織和服務提供者對管理科學理解不深,應用能力不足,沒有做到全員參與,同時一個企業存在多個管理體系,致使管理者權責不明。
洛克石油(渤海)公司安全總監朱成業對比國際與國內公司安全管理,認為國內公司下級的考慮難于被聽到,且專業意見難于影響高層的決定,HSE專業人員的位置沒有被正確認可。他還談到,國內公司許多安全管理人員是由其他工種轉過來的,缺乏足夠的專業培訓。
“成熟的行業環境使一個公司的HSE表現成為影響公司聲譽的關鍵因素,但國內缺乏這樣的環境,有些國內公司想嚴格安全管理,但這些公司領導甚至被認為是膽小鬼,或員工會抱怨‘為什么在行業內只有我們這么嚴格’!敝斐蓸I說。
建設企業安全文化
“安全生產成功的關鍵,一是各級領導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身體力行;二是全員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工人。三是不斷促進預防性安全衛生文化”,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項目官員朱常有說,“每次事故責任不能只推到一線工人身上,工人的安全行為怎么養成?要靠領導管理、企業文化和制度”。
朱常有還說,跨國公司在本土受到來自法律、公眾的制約和壓力,因而規范自己的行為。而到了海外國家,面對新的規制環境和文化,問題就是還能否像在本土一樣承擔起社會責任。
中海油安全技術服務公司HSE咨詢總師欒興華說,企業安全文化即支持企業損失預防及控制的信仰、態度、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鞍踩幕ㄔO包括事件調查、評估風險和安全審核三部分,只有在企業內部形成安全文化共鳴,才能做到提高績效,降低事故發生概率!
水上溢油清污產業方興未艾
中國水上溢油事故風險呈大規模頻發的趨勢,特大漏油事故的發生頻率有所上升。據統計,1973年至2007年,中國沿海共發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742起,平均每4.5天發生一起。中國航海學會船舶防污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喬冰博士介紹,溢油清污服務成為了一個新興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而中國目前清污隊伍數量有限、專業技能和作業經驗有待完善、應急能力不足,因此應不斷加強快速環保的溢油清污技術的開發,完善清污隊伍建設,以滿足和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
喬冰介紹道,中國航海學會船舶防污染專業委員會已發布《水上污染防備和應急處置收費推薦標準》,推薦收費標準適用于外輪及國內船舶,防止溢油清污隊伍進行“價格戰”,“按照公平合理的收費標準進行收費,是溢油清污隊伍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