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上海電力學院舉行的2011能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會議透露,“清潔煤”可實現“發電為主、分級利用、多級聯產、近零排放”,改變煤作為傳統能源的性質,發展成為一種新能源。
清潔能源專家岑可法院士認為,煤不僅是用來燒的能源,更是可以在全過程、各環節加以綜合利用的資源。原煤在發電之前,就可通過熱解,先提取其中的“揮發份”,這種氣態的組分可用于制備油氣等化工原料或燃料,完成提取后的焦炭再進廠發電。
對于煤電生命周期的下游,專家表示,全國每年在燃煤過程產生的煤渣、煤灰達數億噸,但通常只是用來鋪路、填埋等,其資源價值未能充分利用。煤渣、煤灰含有鋁、硅等重要材料成分,南方某些地區所產的煤,經燃燒生成的渣樣、灰樣,還含有鎵、釩等重要礦物成分,含量甚至超過原始礦產中的含量,具有極大提煉價值。因此,圍繞電廠可形成一條技術鏈,集聚制鋁、制硅等周邊產業,而且電力及鋁、硅等生產過程所需的風機、燃燒室、煙囪等設備可以共用,以煤為原料產出多種產品,做到潔凈發電、潔凈利用,同時達成節能與減排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