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中國煤炭市場網7月30日發布了1-7月份煤炭價格指數運行情況及后期展望。截止2020年7月24日,中國煤炭價格綜合指數(CCPI)報收于150.1點,較年初下跌2.3%,較去年同期下跌5.4%,CCTD秦皇島動力煤綜合交易價格報收于557元/噸,較年初上漲1.5%,較去年同期下跌3.5%。今年1-7月份,CCTD系列煤炭價格指數平均值均明顯低于2019年同期價格水平。
分品種市場來看,內貿動力煤和煉焦煤價格跌幅較為明顯,進口動力煤和無煙煤則大幅下跌,其中無煙煤的表現最為疲軟。
預計2020年煤炭產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全年煤炭產量將達到39億噸以上。預計下半年煤炭進口量將呈下降走勢。整體上看,進口減少量不及產量增加量,因此煤炭供應將穩中有增。下半年煤炭消費將維持穩中增長態勢,按目前1-6月份的數據和下半年預測4%核算,全年增速1.2%左右。預計下半年將呈偏松的市場格局,煤炭價格整體運行在合理區間,波動明顯趨緩,價格重心較上半年有所上升。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中國煤炭市場網的信息顯示,1-7月份,疫情擾亂供需釋放節奏,供需錯配問題持續存在,且供需格局不斷轉換,煤炭市場快速調整,煤炭價格呈現深V走勢。但是在中長協合同制度以及“基準價+浮動價”的指數定價機制保障下,煤炭價格整體上運行在綠色區間,實現了疫情期間的能源安全供應和經濟穩健發展。
分時段來看,春節過后,下游補庫與煤炭企業停產放假供應不足發生錯配,出現短暫供應緊缺的錯配格局,帶動價格出現小幅上漲。2月下旬,煤企積極保供增產,而下游復工復產緩慢,煤炭供需轉變為供大于求,價格承壓持續大跌,直至4月底隨著下游持續復蘇煤價開始企穩。
5-6月份,在下游需求超預期、強勁復蘇的支撐下,煤炭價格快速反彈,疊加產地安監升級以及內蒙煤管票管控,強化價格反彈持續性。進入7月份后,受天氣和新能源發力影響,煤炭消費低于預期,價格止漲并小幅回調。
影響煤價波動因子諸多。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供應持續增加。一是煤礦產量穩中有增。春節期間,隨著疫情的嚴重,國內各行業生產都受到影響,但煤炭由于大部分供應來自國內,生產受限,中轉港口庫存普遍偏低,國內煤炭價格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
但煤炭是大宗商品中唯一保供穩價的。2月5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特別提出:煤炭供應上,統籌疫情防控和煤礦生產,加快組織煤礦復工復產。優化調運組織和產運需銜接,做好疫情嚴重地區、京津冀以及東北等地區的煤炭供應,給予煤炭運輸綠色通道支持,嚴禁以各種名義設卡設限,影響煤炭正常流通。
“由于煤炭行業國企央企產能比重高,政治覺悟強,政策執行到位。供應在短期內就得到了快速釋放。現在大礦產能已經十分先進,掘進設備和牽引采煤機器一開,本身煤炭產能彈性就遠大于別的行業。”有關人士表示,隨著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先進產能更加集中在晉陜蒙地區,70%產能都集中于此,而這次疫情這些地區相對較輕。
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3月份煤炭產量同比增長9.6%,日均產量達到1088萬噸,創2019年11月份以來新高。
但隨著價格快速回落,煤企出現被動減產情況,疊加“兩會”安監以及個別煤炭主產省供應受限等多重因素影響,煤炭產量始終未能充分釋放。根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截止至7月26日,全國442家重點煤礦(產能15.6億噸)產量2580萬噸,周環比下降1.1%,產能利用率為78.4%,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2.4%。
二是煤炭進口前高后低。由于國內-國際煤價始終存在巨大價差,新的年度沒有對報關額度的限制,一季度終端用戶對進口煤大量采購。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煤炭累計進口量1.7億噸,同比增長12.7%。1-6月份印尼、澳洲日均對中國出口煤炭量44萬噸,同比增長8.8%。
但5-6月,國內外市場波動幅度加大,價差盡管進一步擴大,但進口煤限制力度不斷收緊,進口采購量縮減。進入7月進口量進一步衰減。
根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截止7月27日,澳大利亞5500大卡至中國到岸含稅價降至400元/噸左右。
三是庫存處于高位水平。由于煤炭市場供需在1-7月份出現多次階段性錯配,港口庫存先升后降,電廠庫存震蕩上行,雖然整體低于去年同期,但從歷史數據看,仍處于高位水平。
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截止7月23日,全國主流港口煤炭庫存7246.2萬噸,同比下降14.1%。其中,北方9港(不含天津)煤炭庫存增加至2288萬噸,同比下降4.9%。華東7港煤炭庫存591萬噸,同比下降22.0%。截止7月22日,全國重點電廠煤炭庫存升至8954萬噸,同比下降0.1%。
其次是運輸持續恢復。一是鐵路運輸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自去年以來,由于持續的價格發運倒掛,部分港口貿易商已經完全的退出了港口現貨煤市場交易,導致今年1-5月,煤炭鐵路運輸始終處于偏低水平,隨著疫情影響減弱,價格倒掛情況明顯緩解,5月下旬以來煤炭鐵路運輸快速恢復,截止7月底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7月1日-26日,大秦線日均發運量為127萬噸,同比增加4.1%。7月張唐線日均接入22.6列,同比上升4.5%。
二是港口運輸已經超出去年同期水平。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6月份北方9港(不含天津)日均煤炭調入為206萬噸,同比增加16.0%。截止7月26日,7月北方9港(不含天津)日均煤炭調入為197萬噸,同比增加8.5%。6月份北方9港(不含天津)日均煤炭調出為196萬噸,同比增加3.8%。截止7月26日,7月北方9港(不含天津)日均煤炭調出為188萬噸,同比增加12.7%。
第三,消費不及預期。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基建、房地產等終端行業復工復產進程緩慢,需求大幅下滑導致中游鋼鐵、建材、化工等企業開工率偏低,進而嚴重抑制煤炭消費需求釋放。同時,在工業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電力行業耗煤量也一再走低。
二季度以來,房地產、基建、制造業終端行業復工進程加快,特別是“六穩六保”工作落實,推動煤炭消費快速恢復。進入7月份后,受雨水偏多,全國平均氣溫低于常年,整體煤炭消費情況不及市場預期。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1-6月煤炭消費量仍然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截止7月22日,全國重點電廠當日耗煤382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6.2%。
對于后期的煤炭價格走勢,要從供需兩方面看。
煤炭供應方面:一是全國煤炭總產能依然較大,隨著煤炭新增產能繼續釋放,煤炭產量將持續增加。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上半年投入試運轉、投產的礦井將新增可釋放有效產能8000萬噸/年。隨著優質產能釋放步伐加快,2020年煤炭產量將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全年煤炭產量將達到39億噸以上。二是鑒于國內整體供求形勢相對寬松,加之下游進口額度所剩不多,預計下半年煤炭進口量將呈下降走勢。整體上看,進口減少量不及產量增加量,因此煤炭供應將穩中有增。
煤炭消費方面:一是宏觀基本面支撐煤炭消費增長。二季度后半段,中國經濟已經從疫情后復蘇回補逐漸過渡到周期性上行,整個2季度全國GDP增速由負轉正,超預期增長3.2%。二是在基建和房地產行業的帶動下,下半年集中趕工的行情依然可期,鋼鐵、水泥、玻璃等產品需求將持續恢復,耗煤需求隨之釋放。
CCTD分析認為,下半年煤炭消費將維持穩中增長態勢,按目前1-6月份的數據和下半年預測4%核算,全年增速1.2%左右。
綜合來看,隨著疫情管控精準化程度提高以及經濟影響逐步復蘇,上下游行業逐步恢復至正常生產節奏,下半年煤炭行業供需持續錯配的情況將明顯減少。
在需求持續復蘇帶動下,國內煤炭生產積極性將得到明顯提升,產量增速將大于需求,政策端對進口煤調控將更加精準、合理。因此,預計下半年將呈偏松的市場格局,煤炭價格整體運行在合理區間,波動明顯趨緩,價格重心較上半年有所上升。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方面建議,繼續嚴格執行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基準價+浮動價”定價機制,確保中長期合同的嚴肅性;規范價格指數使用方式,采用多指數綜合定價模式,要盡量采用多元化、組合式的指數定價的方式,避免形成單一指數壟斷市場的局面;建議煉焦煤、無煙煤供需企業采用指數定價模式。
有關人士表示,“目前,煉焦煤和無煙煤的定價模式基本還是以企業談判定價為主,在市場變化較大的時候,往往容易出現較大分歧,影響供需銜接的穩定性,建議煉焦煤、無煙煤供需企業也采用指數定價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