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二:中外效率比較
郎咸平認為,一些電廠將低于市場價的合同煤不用于發電,而是加價倒賣。
對此,中電聯負責人認為,7億噸左右的全國重點電煤合同量,是各電力集團骨干電廠維持基本電力生產的煤炭保障,而且這些合同煤不到電廠全年耗煤的40%,還另需采購更貴的市場煤。據中電聯透露,在合同煤與市場煤價差拉大的情況下,合同兌現率呈現下降趨勢。發電集團的合同電煤兌現率在50%左右。
郎咸平則回擊稱:“2010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年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志敏稱重點電煤合同兌現率高達90%以上。”
“我非常好奇中間這50%進了誰的腰包?”他說。
歐陽昌裕表示,這樣的統計差距的確客觀存在。但他稱,中電聯根據電力企業上報的數據得出的統計結果確實如此,至于為何與煤炭行業的統計數據不符,“只有去向國家主管部門了解。”
我國的發電生產煤耗水平是否落后于發達國家是另一大爭議。
官方的說法是,我國火電發電量中有95%左右為煤電,我國供電標準煤耗從1978年的370克/千瓦時,下降至2010年的333克/千瓦時,尤其是“十一五”期間下降了37克/千瓦時,中國燃煤電廠效率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比美國燃煤電廠效率要高2個百分點。
郎咸平咬定,中國的發電廠由于加價過于容易而失去了改進效率的動力。他擺出數據指出,中電聯說中國燃煤電廠效率比美國高2個百分點,因此是國際先進水平。但按照該機構公布的333克/千瓦時的數據來看,落后于日本、韓國和意大利的效率水平。
歐陽昌裕對于上述比較并不認同,他指出,中國是一個擁有各種類型燃煤機組的大國,機組效率參差不齊,因此機組平均煤耗必然無法和上述發達國家的先進煤耗水平相比。
一名剛從日本考察回國的五大發電集團下屬企業高管反復向本報記者強調:“日本火電站的管理水平普遍不如我們,我親眼去看了,我們就是輸在煤價上了。”
爭議三:內行和外行
“我理解中電聯作為發電廠利益集團代言人的窘境。”郎咸平說,“中電聯想要的是漲上網電價,而不一定是電力零售價,因為零售價確實和他們‘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歐陽昌裕對此表示,中電聯說話是站在行業的角度,不但考慮到電力行業的整體利益,同時也維護全社會的利益,并不代表某個企業或企業集團。
他解釋稱,整個電價的結構構成是:上網電價+輸配電價=銷售電價。因此最終價格與發電環節、電網環節的投資和成本都相關。
對于“壓縮電網利潤可降低電費”的觀點,國家電網公司一名專家稱,當前對于電網企業暴利的說法完全是誤解,因為電網企業的利潤率非常低,是有公開數據可查的。國外電網企業固定資產回報率一般都在15%以上,而中國的電網公司的固定資產回報率近幾年都是1%~4%。目前電網企業能夠維持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在主業外有一些輔業,包括國際化、金融等;但作為主業的輸配電業務利潤率非常低。銷售電價要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審批,不可能存在暴利。
對于雙方兩輪“對話”的評價,歐陽昌裕認為,郎咸平作為學者,可能對發電企業、電網企業的情況不十分了解。因此,中電聯與郎教授間的對話并未能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樣,為電力行業在改革、紓困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如果郎教授能花時間仔細研究一下電力行業后再發表觀點,效果會更好。”歐陽昌裕說。
一如這輪效果欠佳的對話,按照上述中電聯負責人的說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多年累積的煤電矛盾在今年有趨于惡化之勢。
該負責人表示,在目前電價體制改革尚未到位、競爭性電力市場尚未建立的條件下,煤電聯動機制仍是解決煤電矛盾的有效措施,建議適時啟動煤電聯動機制,將欠賬的電價聯動到位。
受到寬帶反壟斷的啟發,郎咸平給中電聯的建議是,幫助老百姓對國家電網發起反壟斷舉報調查。
上一頁 [1] [2]
深入專題了解:發改委上調上網和銷售電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