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兩節期間,部分工業企業停產放假,工業用電負荷下降。與此同時,水電出力仍在發力,“西電東送”數量保持一定水平。隨著氣溫下降,居民降溫用電負荷下降,電廠日耗小幅回落。煤炭需求進入傳統的淡季,沿海六大電廠日耗由節前的60萬噸下降至48萬噸。盡管電廠日耗下降,但受進口煤受限、用戶增拉國內煤炭以及冬儲補庫影響,到達環渤海港口的拉煤船舶數量上一直居高不下。截止目前,環渤海港口下錨船合計達到149艘,較節前的9月30日增加了5艘,港口煤炭運輸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東北地區冬儲任務艱巨,分流“三西”煤炭資源,加之直達煤價格優勢明顯,鐵路增加直達電廠數量的同時,下水煤炭減少,港口供應吃緊。盡管大秦線檢修在即,正處于給港口打庫的最后階段,但鐵路煤炭運量并未出現明顯增加,尤其低硫貨源保持緊缺,港口可供交易的貨源趨緊,支撐煤價持續上漲。由于煤炭調出數量略高于調進,造成環渤海港口庫存繼續震蕩下行,單一低硫煤貨源處于短缺狀態。雖然市場恐高壓力和終端詢貨有所下降,但賣方挺價意識依然強烈,加之上游供應并不充裕,而進口煤補充不足,因此,煤價上漲預期依然強烈,但實際高價成交有限。鑒于目前港口煤價高位運行以及主力煤企月度長協價格也進入紅色區間,后續需要觀察國家政策是否變化,以及一旦出臺政策,給煤炭市場帶來多大影響。此外,還要關注下游補庫進度和期現市場變化情況。
盡管全國多地傳出增加進口煤額度的消息,但大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口放量,基本仍是規定的配額內。南方各地仍在嚴格執行進口煤政策,并限制異地通關,進口煤補充有限,南方電廠對國內煤炭依賴性增強,促使國內市場看漲情緒不斷升溫,動力煤期貨2011合約一度上沖至630元/噸,期貨升水率大幅提高,助推現貨煤價高位運行。
按月末指數預測十月份長協價:5500大卡年度價格為547(+5),5500大卡月度:5500的608(+53)。此外,自10月1日00:00開始,神華月度長協執行新的定價原則,由原來的每月調整一次改為每周調整一次。神華對月度長協定價機制適時進行調整,使其煤炭銷售趨向市場化,并在煤價上漲的行情下,使自身利益達到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