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國內當前滲透率不到5%,作為可再生能源,其滲透率提高是大勢所趨。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發布的《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隨著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新增裝機規模將快速增長,同時憑借成熟的商業模式,分布式光伏將成為光伏發展的主要模式。在光伏和儲能技術持續創新、成本持續下降的推動下,光伏的年新增裝機有望保持每五年翻一番的增長趨勢,預計到2050年,光伏將成為我國的第一大電源。
進入2020年,國家光伏產業政策指引的出臺有所提速,為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做好鋪墊。2020年3月1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及《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方案》!斗桨浮反_定2020年度新建光伏發電項目補貼預算總額度為15億元,其中戶用光伏項目5億元,補貼競價項目10億元。2020年光伏競爭配置工作的思路與配置方法與2019年類似:項目補貼競價由地方組織申報、國家統一排序。同時,《方案》要求項目應在2020年底前能夠備案且開工建設。6月份,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20年光伏競價項目結果。
今年納入國家競價補貼范圍的光伏項目總共有434個,總裝機容量25.96GW。其中,普通光伏電站295個、裝機容量25.63GW,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139個、裝機容量0.33GW。前期市場對國內競價項目的預期在20GW左右,本次競價結果超出市場預期。
從時間點上看,由于2019年光伏競價政策文件發布較晚,當年的競價工作在7月中旬才完成,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去年新增裝機僅有30.1GW,不及預期。相比之下,今年初有關部門就印發了光伏項目建設方案,還提前半個月完成了競價工作。同時,國家能源局在通知中對競價項目的并網時間進行了限定。具體來看,對于2020年底前未全容量建成并網的,每逾期一個季度并網電價補貼降低0.01元/千瓦時;逾期兩個季度后仍未建成并網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如遇社會公認的不可抗力因素,建設期限經批準后可適當順延。由此可見,除非遇到特殊情況,否則,今年年底將是一個關鍵節點,本次獲批項目大部分預計將于2020年內完成并網。這將對下半年的光伏裝機建設將產生積極影響。
競價工作已經完成,市場前景愈發明朗。國家能源局也表示,鼓勵未納入競價補貼范圍的申報項目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轉為平價上網項目。目前,山東、天津、湖北等地啟動了2020年平價項目的申報和評選工作,平價項目的增加將成為今年光伏市場的重要補充。
由于經歷2019年項目開發經驗,2020年國內電站開發啟動周期或將大幅縮短,指標下發后項目即有望陸續啟動,形成對下半年國內光伏裝機需求的支撐。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來,國內光伏市場的一大主題就是降價。行業不斷降價的背后,是技術的迭代升級。電池是光伏產業鏈技術發展最快的環節,PERC+、TOPCON、HJT等多種新興技術有望推動產業持續進步,并在接下來推動產業進入新一輪的降本增效浪潮。目前PERC轉換效率已達天花板,行業正探索并布局新的技術。而在2020年5月29日,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0年本)》(征求意見稿),提出了光伏產業最新的準入門檻,其中包括產品的轉換效率、投資預算、產能利用率等標準,并對于擴產單晶電池片的效率提出要達到23%以上的要求。
相對于PERC電池技術路線而言,顯然異質結技術及Topcon技術更容易滿足制造行業規范的要求。其中,異質結電池技術及降本路線清晰,電池轉換效率高,拓展潛力大,契合了光伏產業發展的規律,被視為是最有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目前行業正處于產業導入期。今年以來,HIT的設備國產化有重大突破,使得單GW異質結設備投資顯著降低;銀耗方面,MBB多主柵技術的引入,大幅降低了異質結的單片銀耗,讓HIT量產的可行性大幅增加。一旦HIT量產落地,那么對光伏而言將會是全新的行業變革,產業鏈利潤也將因此得到重塑,由此也將催化更優質企業的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