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蒂姆·葉奧
前昨兩日,英國會議員代表團到訪廣州、東莞、深圳考察,了解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與中英兩國低碳發展的合作機遇,訪問結束后,將就中英兩國間低碳合作的未來道路向能源與氣候變化部提出建議。
委員會主席、國會議員蒂姆·葉奧說“中英在向繁榮低碳經濟轉型中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面前仍然有著許多挑戰和機遇。我們將發掘我們兩國之間該如何互相學習,并以改善我們的環境和提高我們競爭力的方式開展合作!彼麄冞就廣東低碳交易試點、新能源應用等熱點回答了記者提問,并分享了英國的發展經驗。
碳交易關鍵在總量控制和配額發放
南方日報:今年1月,中國發改委宣布將廣東省、深圳市在內的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英國在碳排放交易上起步較早,運轉成熟,在這方面有何經驗可以分享?您預計廣東將在什么時候實現碳排放交易。
蒂姆·葉奧:歐盟關于碳排放交易有兩個重要經驗,一是碳總量控制要成熟把握,既要謹慎也要睿智,必須把總量設置到足夠低,才能夠讓行業有減排壓力,但如果太低可能就會遏制經濟增長。二是配額的發放,歐盟在排放交易權第一階段實施過程中,把配額免費發放給工業,這是教訓和錯誤,如果是強制的制度,減排的效果會更好。我覺得“十二五”廣東這個碳交易市場可成型并運行。
空氣治理須提高排放的法律約束
南方日報:中英兩國在新能源合作方面有哪些機遇和契機?倫敦之前有霧都之稱,是怎樣通過新能源應用等手段實現減排的,可供中國借鑒?
蒂姆·葉奧:從1956年開始,英國政府首次頒布“清潔空氣法案”,一方面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此外在汽車排放和發動機引擎上面,歐盟的標準也在提高,令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可以降低。在工業方面也實行嚴格的環保準入制度,中國也可以通過加強政策法律約束,提高排放標準等方面考慮。此外,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和英國的技術還在發展,目前兩國一個可以在電池技術上尋求研究突破,另外可以先應用在巴士等公共交通方面。
來中國取經碳捕捉
南方日報:中英在低碳環保中有哪些方面可以相互合作?
蒂姆·葉奧:首先可以在政策制定上合作,英國議會在政策制定上有相當多的經驗,涉及碳排放交易,如何提高能效,如何制定認可的標準,包括現代科技,交通業的政策制定。另外在商業合作上,英國在低碳能源方面專長,特別在潮汐能、海浪能方面,全球領先。在二氧化碳捕捉封存技術,中國經過了多年探索,英國也不甘落后。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后,英國通過了建設核電站的決定,我們不是震區,我們建核電未來可再生能源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非常熱情開放地,可以將潛在技術應用與中國的合作伙伴進行分享。
代表團成員阿蘭·懷特赫德等:廣東海岸線很漫長,潮汐能、海浪能可以成為我們關注的領域。同時我們也非常欣喜地得知中國正在實施二氧化碳捕捉、封存,我們認為這些技術取得突破未來更加成熟之后,化石能源將更加安全環保。談到二氧化碳的捕捉封存,英國也希望到中國來取經。
建超級電網解決棄風消納難題
南方日報:中國風力發電的產能龐大,但棄風消納的難題已經成為風電發展的最大瓶頸。導致企業的利潤下滑,英國是如何解決棄風消納的問題的?
蒂姆·葉奧:英國的風電場在岸上不是特別多,因為會受到社區、居民的反對,主要是離岸。英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離岸風能單一市場,擁有14個運營中的離岸風力發電站,總發電量達1.5千兆瓦。風電也有補貼,在英國以“可再生能源義務許可證”進行補貼,來自所有使用電力的人,從電費里面抽取一部分,但未來運行的補貼會逐年減少。
國會議員菲利普·李:英國的風電補貼是為發電的運行埋單,不是買能源。我們通過遍布全歐洲的超級電網,把用不完的電能,可以賣給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