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省經信委還出臺了相關獎勵補貼措施,獎補對象是利用太陽能集熱系統對蒸發量5噸以上的工業鍋爐給水進行輔助加熱,標準是實現鍋爐系統持續穩定運行、進水溫升達到60度以上,根據節能效果給予補貼。
在此之前,我省已將太陽能集熱系統應用項目納入省級節能專項資金扶持范圍,主要是支持學校建設太陽能浴室。2007年以來,共支持了673個太陽能集熱系統應用項目,累計安排補貼資金1.95億元,年可節約標準煤5.5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8萬噸。
目前太陽能工業熱力系統技術性能和成熟度,已完全可以推廣到造紙、紡織、食品、煙草、木材、化工、塑料、醫藥等八個用熱行業。省經信委建議在全省啟動“工業綠動力計劃”,建立中溫太陽能工業熱力系統示范工程,形成設計、生產、推廣、服務的標準規范及產業化模式,為工業生產提供綠色、清潔、可持續的太陽能資源,實現太陽能熱利用領域與工業熱能利用領域的一體化完美結合;通過項目示范,形成設計、生產、推廣的標準規范,最終實現產業化推廣。“十二五”期間,推廣太陽能集熱面積1170萬平方米,實現節能195.8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513.6萬噸。
政府的引導,帶來了市場的呼應。在不到一個月的申報時限內,全省已有20家用能企業與力諾瑞特合作申報,目前,各相關市正進行資格審查。據了解,山東有各類鍋爐約5萬臺,若全部實現與CPC中溫太陽能工業熱力系統結合,可安裝中溫集熱器8840萬平方米,從節能角度,每年節約標煤19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420萬噸;所蘊含的市場容量為1220億元!
據統計,我國目前在用燃煤工業鍋爐約47萬余臺,每年消耗標準煤約4億噸,約占我國煤炭消耗總量的四分之一;排放二氧化碳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0%。若全國鍋爐都能與太陽能結合,一年就節約原煤約4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8000萬噸,僅太陽能產業在全國就將帶動13200億元的新市場。
探索太陽能鍋爐新型推廣模式
太陽能鍋爐研發完成后,力諾瑞特組織專門團隊進行推廣應用,先后對印染、釀造、牛奶廠、油脂提取、塑料管業、瀝青加熱、糧食儲備庫、屠宰廠、造紙廠、木料烘干、農村住宅采暖等11個行業進行了調研,對其工藝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同時,把客戶需求作為創新目標,優化系統,改進元件,完善應用。其中,每組集熱器的載荷由每平方米60公斤下降到三四十公斤,擴大了適宜安裝的空間,收到節約用地的效果。
省經信委建議進一步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以太陽能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省內骨干太陽能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重點圍繞太陽能工業熱能利用核心技術、系統技術以及工程技術開展研發攻關,進一步提高太陽能工業熱力系統的溫度,擴大應用范圍,提升太陽能應用層次。
太陽能鍋爐的目標用戶是工業企業,這是與居民消費完全不同的市場:一方面,規模大、節能效益顯著;另一方面,企業的特點也決定更高的要求。力諾瑞特在調查中發現,企業判斷是否采用節能新技術,如果不是政策具有約束性,他們首先考慮的是投入產出效益,標準是日常資本投入的利潤率。接受調查的工業制造企業平均利潤率在10%-15%左右,他們希望應用太陽能鍋爐所作的投資,也帶回相當水平的收益。
太陽能集熱系統成本,根據用能企業的實際狀況各不相同,按集熱面積核算,大致為每平方米1000元;效益主要是節約能源形成的,年可節煤210公斤,按目前煤炭的市場價格,大約四五年可以收回成本。在全自動控制的基礎上,太陽能系統壽命高達10-15年,這樣計算,長遠看效益是很可觀的。但是,初始投資需求比較大,一次投入幾百萬元,相當多的企業還是感到有壓力。所以,盡管燃煤鍋爐最需要進行改造,但從成本收益角度看,油、電、氣的用能企業更容易接受。
從長遠看,煤炭價格是上漲的,而太陽能集熱系統成本將隨著規模擴大而降低,相反的趨勢,將使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這一創新應用;但目前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確實是推廣應用的一個障礙。
力諾瑞特總經理申文明表示,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創新推廣模式,采用信譽銷售(合同能源管理的雛形)等方式,減輕用能企業的投資壓力。為此,力諾瑞特獨家投資注冊成立了山東力諾瑞特節能服務有限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改造方面將各項太陽能工業熱能節能改造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業熱能節能領域。但是,這需要政府主持制定太陽能系統能源計量、審計標準,使太陽能的節能量有法可依。對于小型用能企業,可以將系統模塊化,由企業自行組織安裝,公司提供技術標準和技術支持,降低成本。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