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飽受爭議的甲醇汽車或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今年3月,工信部在上海、陜西和山西三地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工作,業界將其解讀為國家支持發展甲醇汽油的積極信號。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甲醇汽車已實踐多年,已形成了從技術到產業化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條件。從近期看,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是中國替代汽油和柴油的一種選擇,從中遠期看,甲醇作為車用替代燃料對中國能源安全也具有戰略意義。
然而,唱“衰”者卻依然表示,即便甲醇汽車的甲醛排放、安全性等問題不再是問題,甲醇汽車在中國也是前途未卜。
一問:我國發展甲醇汽車有天然優勢?
所謂甲醇汽油,是將甲醇直接添加到汽油中,并輔以少量添加劑。根據燃料中甲醇的體積百分比,可分為M15、M85等,M100就是純甲醇燃料。
作為主要從煤、天然氣中提取的燃料,甲醇汽油排放和經濟效益都優于汽柴油,此外還具有成本低、原料易購、來源廣泛;生產不受季節和規模限制;抗爆性能較好,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等特點。
中國煤基醇醚燃料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中國汽車清潔燃料專委會名譽會長王茂林認為,在中國推廣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具有天然的優勢。“中國的劣質煤占到整個煤炭資源的40%左右。劣質煤不可能直接燃燒,但可以把它開采出來轉化為甲醇。截至2010年底,中國甲醇產量占全球49%,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甲醇生產國。”
王茂林表示,我國作為一個煤炭大國,如果合理利用煤轉化甲醇燃料,甲醇汽油的使用一方面降低了環境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降低了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依賴度。
此外,從生產和技術的層面來講,目前我國利用劣質高硫煤炭轉化甲醇的技術已處于世界前列,解決甲醇汽車發動機技術業已成熟。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山西等地進行了長時間的甲醇燃料替代汽油的實驗研究和實踐,完成了從發動機到連接件、橡塑件、尾氣凈化器以及抗腐蝕抑制劑、助溶劑的系統開發制造。
事實上,山西省在試驗運營階段,長途運輸車運營10多年已經創造了30萬公里無大修的紀錄。實驗結果表明,甲醇替代汽油是可行的,也是清潔、安全、合理的能源。
二問:那么好的能源國外為何不用?
事實上,發展甲醇汽車在國外早有先例。上個世紀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之后,用甲醇替代汽油的熱潮在西方世界興起。1975年,瑞典率先用甲醇做汽車燃料,之后歐美諸國紛紛效仿。“最清潔的車用燃料是甲醇燃料”,布什在為克林頓提交的一份咨文中曾說,“世界未來的發動機能源是甲醇能源”。
然而,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好景不長。1996年之后,福特、克萊斯勒和通用不再研究和生產甲醇燃料汽車,它們甚至公開聲明使用甲醇燃料的車輛發生損害不在保修范圍之內。幾乎同時,以稻草、秸稈等植物纖維為原料的乙醇成為能源替代的支柱,甲醇走向窮途末路。
甲醇汽車燃料為何在西方戛然而止?原來,甲醇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有毒、腐蝕性強、熱值低等諸多缺點。
據介紹,甲醇不僅會造成金屬腐蝕,還能將橡膠中的增塑劑抽提出來,造成汽車橡膠部件的溶脹;甲醇具有較強揮發性,其毒性也備受“詬病”;隨著甲醇摻入量的增長,汽車耗油量也會增加;由于甲醇的蒸發潛熱比汽油高3倍,低溫條件下甲醇汽油不易啟動;使用甲醇汽油可以提高發動機熱效率,減少汽車一氧化碳及碳氫化合物的排放,但是未燃燒的甲醇及醛類排放則較普通汽油有明顯增加。
不過,在國際能源署工作8年的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總裁陳新華告訴記者,甲醇在美國沒有大面積鋪開,主要原因在于近幾年迅速興起的頁巖氣革命和多元化的替代能源搶占了市場。此外,上世紀末90年代,美國油價低廉,天然氣價格不斷攀升,甲醇成本高于石油,且市場被擠壓,這也是甲醇燃料和汽車最終未推開的重要原因。
三問:甲醇汽車的春天到了嗎?
王茂林認為,中國推廣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時機已經成熟。一路飆升的油價和中國未來對汽車需求的增長,正在給中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注入新動力。
然而,甲醇是老能源的新利用,發展甲醇汽車最大的障礙還在于商業性和傳統的競爭。此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喬治·奧拉(George Olah)也曾表示美國之所以放棄甲醇汽車也是因為大的石油公司擔心甲醇汽油蠶食其利潤。中國“兩桶油”相關負責人也都曾明確表示,無意投資增加甲醇汽油的加油設施。
陳新華也表示,目前甲醇汽油產業發展規劃尚不明朗,政府監管也不到位,市場里次品盛行。“要解決非法摻燒,毀了甲醇的前程。甲醇燃料與甲醇汽車的標準問題,要加緊制定。”此外,積極穩妥開展甲醇燃料的示范,解決高比例甲醇燃料的腐蝕、磨損、溶脹、冷啟動等問題也是當務之急。
工信部節能司副司長高東升表示,甲醇汽車未來能否大面積快速發展,加快市場化,有賴于近2—3年來的試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