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臺的風電機組就有很多高超的技能,能夠獨擋一面,完成系列復雜的操作,但是在實際的發電過程中,風力發電場環境也是千變萬化,有時候烈日當空、有時電閃雷鳴、有時狂風大作、有時沙塵漫天。為了應對種種復雜的環境,風電機組還“苦修內功”,練就了一身“銅墻鐵壁的真功夫”。在特定的環境下,它們還會有組織的“團隊”的協作,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業主創造效益。
1、空氣密度自適應
為在現有情況下提升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能力,中國海裝提出一種通過空氣密度自適應調整轉速轉矩表和額定轉速的技術。通過空氣密度采集設備采集實時空氣密度值,經過主控程序特定的邏輯判斷后,控制器依據結果進行轉速轉矩表和額定轉速的調整,開發機組發電潛力,提升發電量,增加經濟效益。
2、噪聲控制
風電機組作為大型機電產品,有成千上萬個零件組成,同時還有大部分是運動部件,產生噪音在所難免,風電機組產生的噪音主要分為兩種:機械噪音和結構噪音。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定時間段,中國海裝的風電機組可進行定制化設計,通過限制機組運行功率、降低風輪轉速等措施,降低產生的噪音量,達到降噪目的。
3、光影擾動抑制
風電機組在發電的時候,葉片會一直周期性旋轉,如果陽光照射到動態風電機組葉片上,會在后方形成大面積擾動陰影,如果長時間處在這個環境中,可能會產生眩暈感,考慮到這一問題,公司研發出了光影擾動抑制技術,對一定范圍的敏感區域,可進行主動偏航控制來減小機組葉輪在敏感區域的投影面積。
4、整體抗惡劣環境
風電機組通常的設計壽命在20年以上,中國海裝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對機組運行的影響,在進行充分評估其影響的基礎上開展了針對性設計,通過全系統防沙塵設計,能對沙塵暴進行層層防護,確保機組在遭遇沙塵暴天氣時能安全穩定運行。從材料及結構設計上出發,提高了機組對復雜惡劣的環境的適應能力。
5、艙內熱交換流場控制
風電機組長期不間斷運行,以及機艙內大量電氣元器件,它們都會產生熱量,熱量如果不能及時的排出,會對機組產生較大影響,也會影響機組壽命,因此穩定的散熱系統也尤為關鍵,中國海裝創新的采用艙內熱交換流場控制技術,能夠有效散發機組熱量,實現機艙散熱能效的最大化。
6、尾流控制
尾流效應是指風力機從風中獲取能量的同時在其下游形成風速下降的尾流區。若下游有風力機位于尾流區內,下游風力機的輸入風速就低于上游風機的輸入風速。尾流效應造成風電場內風速分布不均,影響風電場內下游風電機組運行狀況,進而影響風電場整體運行工況及輸出。通過單臺機組運行結合風電場總體協調相耦合的尾流協同控制技術,可減小風電場尾流損失。
7、風功率預測及能量管理
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是基于B/S(瀏覽器-服務器)結構,主要用于風場的總體監控、功率預測、報表生成等,具有功能設計合理、預測精度高等特點。能量管理使用了深淺度算法、智能輪換、智能較正潛在功率等功能,精確地評估風電場理論出力,實現精準調度。
8、電網振蕩抑制
2018年9月,在位于哈密的景峽風電場,中國海裝的2兆瓦風電機組經過電網的次同步振蕩“襲擊”后,完美解決了次同步振蕩這一行業難題。當時這波次同步振蕩“襲擊”導致大面積風電機組離線停機。中國海裝通過搭建分析模型、優化機組關鍵參數、修正機組特性阻抗、改變相交點機組相位等手段,對雙饋機組的次同步振蕩機理和抑制方法,進行了充分研究,完成機組優化控制,實現了對電網次同步振蕩問題的徹底解決。
9、電網故障穿越
風力發電機組故障穿越問題是指當電力或擾動引起并網點電壓或頻率超出標準允許的正常運行范圍時,在一定的電壓或頻率范圍及其持續時間間隔之內,風電機組能夠按照標準要求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且平穩過渡到正常運行狀態的一種能力。中國海裝全系機組都實現了機組的低電壓穿越,高電壓穿越,并突破了機組的零電壓穿越的功能實現。
10、一次調頻調壓
并網的風電機組能精確地按調度曲線運行時,它的功率能夠響應電網頻率變化,這樣的機組才具備一次調頻功能,這個功能與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息息相關。當電網的頻率超過一次調頻觸發值時,風場的高精度測頻模塊將該信息傳遞給一次調頻設備,一次調頻設備立即計算出風場需要達到的目標功率值并向風電機組發出指令,風電機組在調頻時限內迅速達到目標值,以完成對電網頻率的支撐,實現風場的一次調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