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隆基股份((601012.SH))交出三季度業績答卷,成績依舊不負眾望。公司三季度營業收入211.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17%;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63億元,同比增長14.39%。公司今年6月完成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三季度稀釋每股收益0.48元/股,同比增加14.29%。
業績穩定攀升 持續穩健經營
關于業績增長動因,隆基股份表示,業績增長源于硅片和組件業務產銷穩步增長。對比半年報,記者發現2021上半年隆基股份組件出貨17GW,市占率24%,形成全球組件和硅片雙龍頭拉動效應。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2.05億元,較歷史同期338.31億元,增幅66.13%,現金流進一步得到補充。與此同時,公司應收款項融資顯著增長,表現企業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進一步縮短,資金的周轉速度增強。從股東構成看,實控人李振國持股14.08%,今年增持的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已達12.42%,去年入股的高瓴資本持股5.85%,分別位列公司股東前三席。顯示各機構,包括外資對隆基股份的龍頭引領地位長期看好。
聯合頭部企業 呼吁供應鏈穩定發展
從產業鏈看,國內多晶硅料價格依舊保持在近十年的價格高點,而這個價格較之于今年年初的價格已翻了三倍。盡管中下游企業因上游漲價不斷,叫苦不迭,但仍然擋不住持續高漲的產業景氣度!肮枇蠐尩骄褪琴嵉健钡男袠I亂象已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記者從隆基股份內部獲悉,硅料等各類原材料漲價對公司利潤產生一定侵蝕,部分產線因原材料上漲影響開工率。據業內人士表示,硅片和組件等領域利潤受制原材料漲價影響是階段性行業共性,降本增效是全行業終極目標。另一方面,供應鏈漲價也促進更多資本布局供求緊缺的上游材料端。隨著供求日趨平衡,隆基等光伏企業制造成本也將持續下降。記者發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近40家機構給出買入或增持建議。
雖然作為龍頭企業有一定議價能力,但本著對行業敬畏的責任,隆基并未跟風搶硅料。鑒于目前光伏產業發展陷“困局”,今年三季末,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東方日升等五家組件企業聯合呼吁,引導企業避開年末“搶裝潮”,推動國內電站項目建設有序進行。
一周兩破世界記錄 新電池技術持續賦能
從光伏行業空間來看,全球正經歷能源轉型,光伏具備成本低、應用場景廣泛等優勢,當前滲透率仍較低,發展空間廣闊。國際能源署預計,2025年之前,中國將占所有可再生能源容量增長的40%,其中光伏產能將占到80%,到2025年前后中國光伏年新增裝機或達到100GW。隨著行業空間逐漸打開,不斷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是所有光伏企業競爭的關鍵點之一。
據最新消息顯示,經世界公認權威測試機構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測試,隆基股份的商業尺寸HJT(M6硅基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達25.82%,打破世界紀錄。同一周,隆基再次發布“隆基硅基異質結電池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轉換效率高達26.30%”。一周內,連續兩次打破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記錄,也為整個光伏產業向著平價、經濟、可持續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