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很多地方的農村告別了柴草作為主打燃料的模式,進入電、煤、液化氣、柴草并用的多元燃料時代。但無論是電、煤、液化氣還是柴草,都不是農村最理想的燃料。
用電看似環保,但因為我國的電力供應是以火電為主,發電過程中也會產生空氣、水污染和固體污染等環境問題;以煤作燃料,對環境的污染更直接,且將電、煤、液化氣作燃料會增加農民開支;柴草雖然經濟實惠,但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濃煙,對空氣的污染也十分嚴重。
農村最經濟實惠、最環保的燃料應該是沼氣。在農村,農民為了耕種土地方便會把農作物秸稈燒掉,“禁燒”便成了農忙時節一些基層組織費心費力的事;即使不燒掉,農民也會將柴草隨意堆在村頭路邊,影響環境衛生。一般農村家庭養有家畜家禽,加之農村水沖式廁所很少,人畜糞便成為農村環境的污染源之一。而秸稈、人畜糞便都是生產沼氣的好原料。除沼氣可以用作農村燃料外,沼液、沼渣還可用來發展綠色高效農業,培肥地力。
所以,在農村以家庭為單位大力推廣沼氣池建設,實施“一池四改”工程,是改善農村環境、減少污染、促進農民增收節支的民心工程。應建立政府主導、農民參與、共同建設、農民受益的沼氣池建設模式,加大對農村沼氣池建設的投入力度,解決農村的燃料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