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居民用天然氣提價在給眾多天然氣下游用戶帶來隱憂的同時,卻給液化石油氣(LPG)市場帶來利好。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家市場機構了解到,在過去一個多月中,國內LPG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其作為深加工原料氣的需求也日益緊俏。
業內人士指出,天然氣陸續提價是大勢所趨,短期內LPG的替代優勢或將凸顯,生產銷售LPG的公司短期內有望受益。
替代優勢顯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前曾報道,鑒于氣價提升導致成本增加,國內多家液化天然氣(LNG)工廠擬在7月份陸續提高出廠價。據悉,目前已有部分LNG工廠報價漲幅達到500-800元/噸左右;另有部分廠家暫停報價,等待各省門站價格正式出臺后再提價。
“氣價上調將導致LNG與LPG之間的價差逐步縮小,下游用戶觀望意向增強,LNG在工業燃料方面的價格優勢相比LPG不再突出。”隆眾石化網燃氣分析師趙桂珍指出,受天然氣提價預期影響,部分LNG工廠采取“限氣”政策,加上國內天然氣供應問題沒有完全解決,LPG憑借其穩定的供應以及原有廣泛的客戶群體,替代性凸顯。
安迅思息旺能源“液化氣月度產量新聞”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國內LPG市場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其原因:一是因為部分企業加大了LPG在深加工方面的用量;二是6月份天然氣供應短缺,LPG替代了部分LNG的工業需求;三是國際LPG到岸成本上揚,導致國內LPG出現了一定幅度跟漲。此外,據該機構透露,目前國內煉廠正在積極調整液化石油氣產品結構,增加深加工方向的應用,預計7月份LPG銷量將進一步提升。
趙桂珍指出,目前中石化旗下單位生產的LPG價格均出現不同漲幅,來自沙特的7月液化氣(CP)合約報價也出現了今年1-6月份以來的首次上漲。她預計,未來幾個月LPG價格走勢向好,大幅走跌可能性不大。
“LPG很大的一個優勢在于供應穩定,目前LNG還不能做到這點,加上氣價上漲預期,預計今年下半年這種替代性都會存在,但替代程度有多深,還取決于各地天然氣的漲價幅度。”趙桂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生產銷售企業受益
LPG的這種替代效應也有望在一段時間內給生產銷售LPG的上市公司帶來提振。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中石油、中石化是國內生產液化石油氣的兩個大頭,但在兩公司的業務結構中,液化石油氣所占公司利潤的比重較少,液化石油氣量價齊升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將較為有限。相對而言,液化石油氣占主營收入較大的公司如東華能源、廣聚能源、申能股份等,受益會更加明顯。
東華能源主要從事高純度液化石油氣的生產加與銷售,液化石油氣銷售收入占主營收入比重較大,其受益程度最大。
廣聚能源是深圳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成品油及液化石油氣的主要經銷者之一,但其曾表示,作為經銷商,上下游價格會同時上漲,液化石油氣價漲對公司的利好程度可能有限。
申能股份控股上海石油天然氣公司,液化石油氣是后者主營業務中的一部分,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控股公司受益于液化氣價格上漲。
不過,趙桂珍也指出,天然氣陸續提價盡管短期內或將助推液化石油氣市場的替代作用更加明顯,但長期來看高效清潔的天然氣仍是節能環保的首選燃料,且民用氣這個龐大的客戶群體仍在逐步增加,未來天然氣的性價比優勢或更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