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夏熱冬暖,常年日照時數居全國中上水平,臨海區域多風且風速較大。曾有專家稱,廈門是全國少有的、同時具備豐富的太陽能、風能、海水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城市。
早在2007年,廈門就擬建三大風力發電場,分別是內厝風電場、翔安蓮河風電場、大嶝島海上風電場;2011年8月底,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在會上透露,將推動馬鑾灣潮汐發電工程、廈門灣波浪發電工程,促進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但時至今日,廈門市科學技術局相關部門表示,目前廈門還沒有正式運作的風能、潮汐能發電項目。
既然廈門具有豐富的風能、潮汐能,為何這些新能源項目的發展似乎困難重重?對此,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李延泉說,起初自己也想發展風能發電,但廈門的風沒有太陽能穩定,因此最終放棄風能發電;曾憶平則解釋稱,潮汐能投資3000萬元,一年卻只能發電100萬千瓦時,從投資、回收角度來看,目前的技術仍處于“賠本”的狀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相關專家則解釋稱,從技術來看,廈門具有了潮汐能發電的條件,只是潮汐能發電需要建造相應的水壩,而目前廈門沒有滿足條件的堤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