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北熱電中心將于今年10月中旬建成,今日起進入供氣管線施工難點——下穿永定河。西北熱電中心是北京市環境治理重點工程,建成投產后每年替代燃煤367萬噸,將有效緩解北京西部地區的空氣污染。
為了加快構建安全高效低碳的城市供熱體系,北京市整合高井熱電廠和京西熱電廠的土地資源,在石景山高井地區建設了西北熱電中心。西北熱電中心設6臺燃氣機組,供熱能力4150萬平米,年耗氣量27億立方米,可為約40萬戶家庭供熱。西北熱電中心的天然氣工程將于今年10月中旬全部完工,今年冬天將實現發電供熱。
該中心總高峰時用氣量達每小時60萬方,天然氣管道就成了它的“動脈血管”。天然氣管線要從西六環燃氣高壓管線鋪到西北熱電中心,全長16.3公里,穿越各種“障礙”。管線從牤牛河北岸出發,向東穿過六環路拐彎向北,再穿越永定河、京原鐵路、阜石路,沿高井溝鋪設至熱電廠。共計穿越鐵路、道路、河流18處,包括道路5處、河流9處、鐵路4處。這也是北京建設的4個熱電中心里管線鋪設難度最大的一個。
■ 難點
永定河 管線下穿河道“保平安”
要想將六環路的高壓燃氣管線與五環外的西北熱電中心相接,燃氣管線穿越永定河就成為一道難題。項目部決定采用暗挖方式,但勘查發現永定河下布滿卵石,須使用高強度機械作業。最初擬采用地鐵建設中使用的盾構機,但因作業面較小,工期緊張,盾構機無法勝任。隨后,項目部找到對作業面要求較小的“頂管碎石機”,預計今天將設備吊裝到豎井中,組裝完后開始向永定河底推進。
據北京燃氣集團工程建設管理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北熱電中心燃氣管道永定河段需開挖580米,而頂管碎石機最多只能推進300米,故將在河東側建設圍堰,采取“明挖”方式繼續鋪設。永定河東側沒有河堤,故不存在破壞堤防的問題。圍堰使河道變窄,上游將減少放水,并分流到其他河道,避免此處水位過高。
燃氣管線鋪設在河道下方十幾米,這不但保護了永定河底的防滲膜,也防止了河水沖刷對管線的破壞。工程完工后,永定河兩岸被臨時征做施工場地的公園綠地將重新進行綠化。
西峰寺溝 管線每天掘進20厘米
在西峰寺溝施工現場,管線翻山越嶺、下山過河。由于地形存在近40米落差,燃氣管線要先從門頭溝的臥龍崗“爬山”,山坡被削矮后仍是近70度的陡坡,工作人員介紹,“為防止泥石流沖擊管線,我們會在管線附近建阻水墻”。管線翻山之后在山頂垂直深挖,挖進22米后沿著山形向北傾斜7度暗挖106米,最終穿越西峰寺溝。
“山體全是堅硬的巖石,普通挖掘機進不去,只能靠風鎬等小型機械。”施工方市燃氣集團工程建設管理分公司副總經理王炬煒介紹,遇巖石時,人工作業進展緩慢,最慢的一天只掘進20厘米,開工3個月只挖了8米,目前施工方還在探索其他辦法加速推進。
高井溝 每百米插個“吸管”施工
在高井溝施工現場,燃氣管線要沿著全長3000米的溝底鋪設,但是正值汛期,在鋪設管線的同時,又不能影響高井溝這條石景山西北部的主要河流的行洪功能。
施工人員考慮多種方案,最后決定采取河底全線暗挖的方式,把工作井像插“吸管”一樣豎著插進河道,每100米插一個“吸管”,在溝底建立作業面,把直徑1米、長12米的天然氣管線通過“吸管”底部的作業面放入河底進行鋪設。
■ 影響
每年減少煙塵量1.4萬噸
北京西部地區近年迅速發展,供熱面積隨人口增加不斷擴大,首鋼關停更加劇了供熱的緊張局面。同時,燃煤鍋爐的使用也加劇了北京的空氣污染。
據北京燃氣集團介紹,高井熱電廠和京能石景山熱電廠同屬北京四大熱電廠,此次“煤改氣”將共同組成西北熱電中心,在供熱能力升高的同時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硫124噸,這些有害氣體需約6公頃柳杉林才能吸收。此外,還可有效減少煙塵量1.4萬噸,降低Pm2.5大氣顆粒物污染。
■ 鏈接
四大熱電中心明年全建成
目前,北京正在建設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大熱電中心。
位于朝陽王四營的東南熱電中心和位于豐臺草橋村的西南熱電中心已分別建成投產;西北熱電中心今年10月中旬全部建成;位于高安屯地區的東北熱電中心正在進行廠房土建和結構施工,預計明年完工。
到明年,北京四大熱電中心將全部建成,比預計時間提前一年。
四大熱電中心建成后,將增加8400萬平方米的燃氣供熱面積,其中6000萬平方米代替現有燃煤發電廠的供熱面積。
【預期減排】
每年電廠燃煤總量減少約640萬噸
每年燃煤消耗總量降低到2000萬噸以內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萬噸/年
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500噸/年
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2000噸/年
北京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