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三峽集團溪洛渡左岸電站的4臺機組分別通過72小時試運行。這標志著經過長達13年建設,世界第三大水電站發電機組開始陸續發電投入商業運營。溪洛渡位于高烈度地震區,地質結構能否保證電站安全運行?電站大壩又有對當地地質產生什么影響?
金沙江由于它的干流落差高達3300米,因此水利資源多達1億多千瓦,占了長江水利資源的40%以上。按照規劃,金沙江已經規劃了25級水電大壩,現在的溪洛渡和向家壩的首批機組都已經發電,如果這些規劃全部實現的話,金沙將有可能成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級水庫的世界級超大水庫群。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徐澤平教授說,電站在金沙江的選址是非常安全的,大家沒必要擔心。
徐澤平:每一個大的工程在設計施工之前都要做大量的地質勘探工作,要派地質人員深入到整個庫區里面可能受影響的地方實地考察,會做大量的地質勘探工作,地質薄弱的地方是要避開的,而且要通過層層審查,經過批準以后才能建造。這樣細致的地勘工作做了以后,我們是能夠避開地質災害的。
同時,中國水利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指出說,水電站大壩截流,水庫蓄水以后,庫區范圍還是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
張博庭:水電站在蓄水初期經常會出現一些滑坡等地質災害,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會形成一個新的庫岸,它的水位不一樣了,原來應該大量暴雨才能釋放的滑坡體,現在水位一上來以后,水一泡當時就釋放出來了,我們一直把它稱為“地質災害的免疫過程”,結果是把潛在的危險地質滑坡體都釋放掉。一般來說,水電站建造過程當中要把危險滑坡體都處理掉,在蓄水的初期,就是把之前工程沒有處理掉的高處潛在的滑坡體釋放掉。但這個釋放是需要時間的,一般三到五年是有可能的,所以這段時間里,地質災害會增加,這是必然的。但是過了這三到五年,反復蓄過幾次水之后,地質災害一定會減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