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最大的沼氣發電項目在海淀區六里屯垃圾填埋場建成。該項目建成以來平均每天發電16萬度,消耗沼氣約8000立方米。垃圾填埋所產生的80%的沼氣實現了資源化處理。
六里屯垃圾填埋場是海淀區垃圾消納的主要場所之一。每天大約有2500噸生活垃圾運送到這里。
“六里屯垃圾場的設計填埋量是每天1500噸,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負荷。”海淀區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垃圾填埋量過大,并且填埋的幾乎都是有機質含量高的生活垃圾,在厭氧環境下很容易產生沼氣。沼氣大量聚集一方面會散發惡臭;另一方面會有發生火災或者爆炸的風險。
實際上,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很好的氣體燃料。過去,垃圾填埋所產生的沼氣全部采用火炬燃燒的方式消耗掉,白白浪費了資源。這次海淀建設六里屯填埋氣發電項目,就是要將沼氣實現資源化處理。
據介紹,該項目于去年3月份動工,這是亞洲地區一次性裝機容量最大的12兆瓦垃圾填埋氣發電廠,日均發電達16萬度。
“基本上每天消耗的沼氣在8000立方米,占每天產生沼氣量的80%。”發電廠負責人李慧永告訴記者,80%的沼氣利用率在全國同類項目中名列前茅,這得益于填埋場全密閉的作業環境。
六里屯的垃圾填埋作業區占地35.79公頃,其作業區劃分為一個個單元格。每天,大約有400輛車次的生活垃圾被傾倒在單元格里。每填滿一個單元格,就會覆上一層土踩實,然后再罩上一層具有良好密封性的高密度聚乙烯膜,垃圾相當于在一個封閉的大氣球里發酵。發酵后產生的沼氣,通過管道輸送到電廠進行脫硫、脫水、壓縮等前期處理,然后輸送到發電機組。
源源不斷產生的沼氣,通過發電機組轉變成清潔電能,實現了節能減排。據統計,自該發電廠運行以來,已累計實現減排二氧化碳15.45萬噸。
另外,發電廠的尾氣余熱利用項目也將啟動,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將應用于廠區的冬季取暖、熱水供應等。
記者了解到,由于多年超負荷運行,六里屯垃圾填埋場已漸趨飽和。目前,位于海淀蘇家坨鎮的大工村,另一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日處理能力約1600噸,預計在2015年下半年投入試運行。
大工村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北部城區最大的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屆時,六里屯垃圾填埋場將結束歷史使命,恢復成綠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