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丹石油礦產和工業部5日發布消息稱,該國自從今年4月恢復原油生產以來已經通過相關出口貿易獲得近10億美元收益,其中的四分之一將被交給鄰國蘇丹用于支付過境出口原油的費用和其他相關補償。這是本月初南北蘇丹領導人就南蘇丹石油繼續通過蘇丹領土上的設施出口達成一致后,南蘇丹首次披露相關具體數據,這也顯示出其遵守雙方就石油收入分配問題所達成協議的誠意。
南蘇丹此次發布的數據顯示,從今年4月到9月初,南蘇丹共出口了大約980萬桶原油,價值9.69億美元。南蘇丹為此向北方鄰國蘇丹支付了9100萬美元作為使用后者境內輸油管道和蘇丹港的費用。此外,根據南北蘇丹雙方首腦9月3日會見時剛剛達成的協議,南蘇丹將另外交給蘇丹1.47億美元,用于補償因南蘇丹帶著大量石油儲備獨立而給喀土穆造成的經濟損失。在今后兩年多的時間里,南蘇丹還將根據原油銷售情況繼續按月向蘇丹支付補償資金。
分析人士認為,南北蘇丹此番終于能夠在石油收入分配的具體操作方面達成一致實屬不易,因為之前長達22年的蘇丹內戰已經在雙方之間形成深切的敵視和不信任。2011年南蘇丹從蘇丹脫離出去,同時帶走了原蘇丹75%的石油產能,但南蘇丹的石油必須要經由蘇丹境內的兩條管道運到后者擁有的蘇丹港才能出口。此后兩國便在這種互相掣肘的關系中就石油利益的分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論。由于雙邊談判一直沒有結果,同時蘇丹開始單方面地扣下經由其管道出口的石油,南蘇丹從2012年1月開始逐步停止石油生產,通過這種方式對喀土穆施壓,南北蘇丹關系驟降,并多次爆發邊界沖突。在非盟、聯合國和中國等國際社會的大力斡旋和推動下,南北蘇丹從去年8月起陸續達成了一系列協議。2013年4月,南蘇丹宣布恢復石油生產。6月,喀土穆又指責朱巴支持反政府武裝叛亂活動,并且威脅關閉南蘇丹石油運輸管道,直到9月3日雙邊首腦的會見才解決了上述爭議。
分析人士指出,石油收入分配的問題雖然只是南北蘇丹間遺留問題的一方面,但是這一問題的階段性解決仍然給兩個國家帶來了相當大的利好。9月3日的首腦會見后,南蘇丹立馬上調了其計劃原油產量。南蘇丹石油部發言人比奧爾表示該國原油產量將從現有的日產18萬桶上升到日產20萬桶,并且計劃在今年底達到日產25萬桶。對于建國不久、百廢待興、石油收入占其國民總收入的90%以上的南蘇丹而言,石油產量的提升對其國家經濟建設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蘇丹來說,與南蘇丹和解與合作進程的深入以及南蘇丹石油出口量的增加,也必將有助于其政府收入的增加和經濟的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