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物質資源的合理高效應用,臺盟吉林省委自2012年開始先后到黑龍江、河北、山東、河南、四川、安徽、海南等地開展調研并進行了對比研究。以秸稈為例:在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秸稈制油、秸稈制乙醇和秸稈制沼氣對比中我們認為秸稈的沼氣轉化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操作最簡便、可大面積推廣的綜合項目。其優勢一是沼氣轉化裝置的技術成熟、運行穩定、管理成本低;二是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與天然氣相同,沼氣經凈化、提純后就能得到優質天然氣,而天然氣的燃燒生成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是真正的清潔能源;同時,轉化秸稈的裝置也可以轉化餐廚垃圾、人畜糞便、經過分類的生活垃圾及其他有機物。高純度天然氣既是清潔能源又是極好的化工原料。三是原料豐富。我國每年產生的秸稈就高達8億噸之多。即使不計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和人畜糞便,僅秸稈一項轉化為沼氣再提純每年就可得到2000億立方米以上、含甲烷95%以上的天然氣。四是充足的氣源可以推動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清潔能源汽車的發展。建CNG加氣站和內燃機油氣混燒改裝技術成熟,成本遠遠低于建充電樁和發展電動汽車,同時,天然氣汽車的運行成本低于燃油汽車,排放指標遠遠好于燃油汽車,是目前運行的燃油汽車減排的最優選擇。五是沼渣、沼液是非常好的有機肥,長期使用有利于改良土壤,脫水的沼渣還可制食用菌棒。
目前存在的問題:一是小型戶用沼氣池不符合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方向,今后不宜大力推廣;二是目前大多數1000立方米以上的厭氧裝置基本都沒有滿負荷運行,原因是產出的氣消化不了;三是沼氣發電上網舉步維艱,氣電轉化還有一定的能量損失;四是從1959年毛主席提倡“沼氣既能點燈做飯又能作肥料,要大力發展”至今,大多數地方沼氣沒有走出農村,仍然被當作小能源;五是國家補貼政策重建設、輕管理。只在建設過程中給予補貼,一些地方扶持政策不配套,發展方向不明確,沒有形成有效的政策引導作用和規模化生產格局;六是全國沼氣池發展到4000多萬口的今天,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人畜糞便的處理和應用仍然是困擾城鄉人居環境的重點難題。一到莊稼收獲季節,各地焚燒秸稈狼煙四起,造成環境污染,加速了霧霾的形成。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建議:一是明確應用方向、確定發展模式。將生物質資源利用方向明確為通過厭氧裝置轉化成沼氣并提純,以獲取優質天然氣并壓縮成CNG或LNG為目標,把生物質資源轉化成天然氣能源確定為利用生物質資源的發展模式。二是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政策引導。國家和地方出臺相關政策,引導生物質資源轉化為清潔能源的產業化布局、規模化經營、標準化技術、專業化管理、多元化投資和適度化補貼,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生物質資源的沼氣轉化及提純在歐洲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國家都提供相應的補貼。德國對達標的沼氣裝置建設和運行過程都有補貼,一般投資方十年可收回投資成本。三是轉變沼氣是小能源的傳統觀念,將沼氣轉化裝置建成單體規模適度、區域布局合理、以將生物質資源吃干榨凈獲取天然氣為目標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四是分散運行、集中管理。站與站之間通過現代化的通信手段互通信息、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五是“十二五”期間應選取不同的省份開展試點,“十三五”將生物質資源的沼氣轉化、提純納入國家能源戰略之中,通過國家和地方兩級政策引導,促進這一有百利而無一害、橫跨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等六大產業的清潔能源工程快速、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