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極具富有戰略眼光著稱的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河君近日在本次政協大會上建議:將薄膜太陽能先進技術研發和高端裝備制造納入“十三五”重大專項,并將此建議作為提案提交。
李河君指出,當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光伏電池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0%,技術和裝備水平持續提升,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持續增長,發電成本持續下降。然而,面對歐美雙反、產能過剩、產業整合難度大、先進技術、關鍵材料與高端裝備依靠進口等挑戰,必須抓住“十三五”時期的良機,盡快提升我國光伏先進技術研發和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推動光伏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能源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我國由光伏制造大國向研發制造強國的轉變。
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企業,李河君明確指出當前薄膜太陽能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三大問題,一是薄膜太陽能技術和設備升級成本高,阻礙了產業升級的步伐。如果沒有國家對技術研發和設備更新的資金支持,單靠企業方面的一己之力很難實現全行業的轉型升級。
二是高端成套裝備進口推高成本,綁架技術創新。因此要擴大產能、降低制造成本,就必須實現薄膜產業高端裝備的國產化。
三是對薄膜技術的科研扶持不夠,技術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
為加快我國薄膜太陽能產業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李河君建議:一是要明確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技術發展方向,即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陽能技術發展的總趨勢和方向。薄膜技術代表了先進的技術發展方向,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把先進薄膜技術確定為我國光伏產業的戰略方向,集中資源、持續投入,把中國光伏業打造成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是將薄膜太陽能先進技術研發和高端裝備制造納入“十三五”重大專項。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革命,應當從國家戰略層面做出規劃與部署,把薄膜太陽能先進技術研發和高端裝備制造納入“十三五”重大專項,通過以項目為依托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加速光伏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進程,建成一批世界級的薄膜太陽能研發制造和檢測認證企業,形成薄膜太陽能研發、設計、制造、檢測和認證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進一步提升我國裝備工業水平。
三是增加對薄膜太陽能高端裝備國產化的專項支持,力爭突破薄膜太陽能生產線關鍵設備制造瓶頸,建成我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實現規模化生產的薄膜電池生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