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頂立科技新廠的屋頂上,一片一萬平方米的屋頂電站已經開始發電。該電站平均每年可以發電54.7萬度,為企業節省46萬元/年的電費。
工業用電每度電計價一元,放在工業企業這些用電大戶身上,這一元錢就變成了每天上萬元的電費,一年就是百萬元的現金支出,自己發電自己用怎么樣?20日,園區企業頂立科技的屋頂電站通過驗收開始發電,一萬平方米的屋頂電站平均每年可以發電54.7萬度,為企業節省46萬元/年的電費。
每年減少碳排放148.67噸
今年4月,頂立科技開始在新建廠房的屋頂上安裝光伏發電組建。經過兩個月的建設,一萬平方米的屋頂上已經排滿了太陽能板,裝機容量為631kmp。系統第一年可以發電60.7萬kwh,按照光伏系統25年的壽命,累計產生電能1366.46萬kwh,每年平均發電量54.66萬度,也就是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44.94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6.4噸,每年減少排“碳”148.67噸。
“公司每年電費約90萬元,自己發電可以節省一半以上的電費。”頂立科技工作人員介紹,項目建設投資400余萬元,作為國家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工程之一,國家對項目補貼240萬元,經財務計算,成本在5年內即可收回。“這等于在屋頂上建設了一個小小的電站,白天基本可以滿足廠區和辦公區的用電需求。”工作人員表示,5月29日以來,光伏系統開始試運行,太陽大的時候發電量還有結余。根據項目自發自用余量上網的原則,后續電力局將為頂立科技安裝計量表,按照每度電0.48元的價格收購企業用不完的電。
5企業加入屋頂電站計劃
除了自建屋頂電站的頂立科技,園區另有5家企業加入了長株潭兩型試驗區1GW太陽能屋頂電站項目。據項目投資運營方湖南天合光能介紹,經開區內完成并網正式發電的企業有山河智能和勝通汽配,共計8兆瓦,帥興機械正在建設,藍思科技待建。湖南省內最大規模的分布式電站項目將在上海大眾長沙分公司的屋頂山落戶,規模達13.068兆瓦,電站由天合光能建設運營,企業則向天合光能支付電費。
“一萬平方米的屋頂電站可搭建1兆瓦的發電系統,每年發電90萬度。”天合光能項目經理余芳表示,企業屋頂面積在1萬平方米之上,08年以后設計建設的鋼結構屋頂都可以建設屋頂電站。
屋頂電站迎來發展期
事實上,為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國家自去年以來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今年以來地方配套政策也不斷推出,分布式光伏發電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公告,明確自2014年7月1日起,國家電網公司購買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電力產品,由其自己而不是發電戶開具普通發票,發電戶月電力產品銷售額超過2萬的,由國家電網公司所屬企業按照應納稅額的50%代征增值稅,這被業內認為是解決補貼政策的重要一步。
此外,去年年底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個地區今年正式啟動碳交易試點工作,計劃于2015年后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碳交易。只有進入控排企業名單的企業,才能參與碳交易。在碳交易中存在“碳抵消機制”,風電場和光伏電站這樣的項目可以通過碳抵消機制參與到碳交易中來,“對通過光伏發電的企業存在利好。”余芳認為,這將推動更多的企業看到節能減排的必要,加入到屋頂電站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