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就任國際能源署(簡稱“IEA”)署長的法提赫·比羅爾,首次官方出訪就將非IEA成員國中國作為目的國,“因為,中國是全球能源市場上最重要的成員國” 。
昨日,比羅爾在中國社科院作了上任后第一次公開演講。在他看來,盡管油價一段時間內還會維持在40美元/桶左右的低價,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未來在國際議程中將進一步提升。因此,加強與中國在能源安全和碳減排等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將使全球受益。
油價短期或維持40美元
比羅爾有著近20年石油市場分析經驗,他昨日獨家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油價在近、中期會維持在40美元/桶左右,盡管低油價刺激全球范圍消費增長,消化當前過剩的市場供應仍需要時間。“市場供應充裕,需求在減少,近期、中期,我不認為油價會大幅上升。”
他認為,約每桶50美元的油價,這是一個受世界石油消費國包括中國歡迎的、并讓他們長舒一口氣的價格區間。即使在當前油價水平下,全球石油供應依然強勁,美國非常規原油生產的抗壓性相當不錯,伊拉克原油產量維持高位,伊朗正在有條不紊地重返國際石油市場。
國際能源署今年年初曾預測,全球范圍內各公司2015年支出中削減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投資將超過1000億美元,比2014年下跌超20%。隨著近期油價再下降,石油公司重新評估支出計劃,準備進一步減少投資。投資水平降低,最終會對石油產量產生負面影響。
“如果投資削減過度,我們未來可能又要面臨另一個階段性的市場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風險。”比羅爾說,“很多國家認為石油市場供應充裕的情況會維持很多年,這是非常錯誤的,美國石油增加主要是用于國內消費,美國不會成為石油重要出口國。主要出口國中東則局勢緊張,地緣政治與石油安全進一步交織。”
同樣,天然氣市場也有很多不確定性。目前市場供應充足,天然氣進口商銷售低迷。未來幾年,澳大利亞、美國等將出口天然氣導致供應進一步增加。但另一方面,也要考慮不少液化天然氣項目最近宣布推遲和取消,天然氣也有進入階段性市場供應緊張和價格升高的風險。
IEA與中國合作使全球受益
中東和北非等油氣主要生產國和過境國地緣政治緊張,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未來在國際議程中將進一步提升。因此,應開啟國際能源署與中國合作的新篇章。
應對石油安全問題,比羅爾建議中國減少石油消費,特別是交通汽車領域,用更高效燃料如電動車替代能源;進一步增加石油資源,通過不同方法在不同地區擴張石油來源;建設石油儲備機制,甚至成為IEA一員,更好應對石油衰減。
除了能源安全,世界還面臨氣候變化的重要挑戰,在這方面,中國的清潔能源,水電、風電和太陽能光伏,以及燃煤電廠效率都走在世界前列。可持續能源未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正在引領全球。
“一帶一路”戰略,最終是經濟合作。IEA的愿景也希望看到進一步整合的能源系統,因此兩者是一致的。從能源角度來說,戰略的核心是建立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非常關鍵,必須要有合適的投資框架,和非常好的政策設計,IEA可以在制定投資和融資戰略方面幫助中國。
“IEA愿景的另一個關鍵部分是在我任期內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國際化的國際能源署,因此我們必須和發展中國家建立有機的緊密關系,中國在新興國家排第一。且在能源行業諸多領域擔任全球領袖的角色,中國和國際能源署密切合作,世界各國都將受益。”比羅爾最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