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廣東東莞縱江變電站配套500千伏線路二期工程(以下簡稱“縱江二期工程”)竣工投運。該工程投運將優(yōu)化莞深電網網架結構,有效緩解東莞市供電壓力,提高珠三角負荷中心的供電能力和可靠性,滿足粵港澳大灣區(q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用電需求。
該工程跨越廣深鐵路、莞深高速等多條鐵路和高速公路,穿越三個森林公園和一個省級林場。為保護途經的一級水源保護區(qū),專門優(yōu)化了工程設計,實施了1431米的水庫大跨越,實現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粵東至粵西線路通道輸電能力提升100萬千瓦
進入夏季以來,廣東氣溫不斷攀升,用電量也水漲船高。基于節(jié)節(jié)攀升的電力負荷和電力供需形勢分析結果,為解決未來三年廣東東部電力供應問題,優(yōu)化廣東珠三角東北部地區(qū)電網網架結構,新增廣東內外環(huán)網聯絡通道,保障楚穗直流、甲湖灣電廠等大型電源的電力,有效供應到東莞負荷核心區(qū),提升粵東至粵西線路輸電能力100萬千瓦,廣東電網公司規(guī)劃建設500千伏縱江二期工程。
“縱江二期線路工程是‘十三五’期間廣東電網非常重要的網架完善工程。一方面,可以解決該地區(qū)短路電流超標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廣東西北部電源電力有效供應到東莞西南部負荷核心區(qū)域。”該公司基建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工程及時投運提高了東莞地區(qū)電網的可靠性和供電能力,將促進大批重點工程項目落戶東莞。”廣東電網公司東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專責吳裕宙介紹,作為連接廣深的必經之地,東莞緊抓粵港澳大灣區(qū)和廣深科技創(chuàng)新走廊建設的重大機遇,實施企業(yè)規(guī)模與效益倍增計劃,啟動一大批重點工程項目。穩(wěn)定可靠的電力供應將能滿足東莞經濟發(fā)展需要,為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電能動力。
1431米水庫大跨越為綠水青山“讓路”
“按照最初的設計方案,線路在經過黃牛埔水庫區(qū)域時,需要在其中架設多基鐵塔。”該公司基建部項目管理科專責蔡振華表示,當得知黃牛埔水庫準備申報為廣東省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工程臨時黨支部秉著“既要經濟發(fā)展又要綠水青山”的建設理念,決定進行設計優(yōu)化,實施跨度長達1431米的線路跨越水源保護區(qū)方案,實現電網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共贏。
設計優(yōu)化后,大跨越的施工方案實施難度增大,卻能夠將工程對水源保護區(qū)的影響降至最小。施工人員在黃牛埔水庫兩側的矮山上設立了4座鐵塔,其中兩座跨越懸垂塔分別高184米和164米,最重的鐵塔近850噸重,是常規(guī)鐵塔重量的六倍。為了保護植被和防止水土流失,施工人員在高塔四周制作了擋土墻,并計劃施工完成后全面復綠。
廣東省輸變電工程公司輸電三分公司項目經理熊傳龍表示,他們還因地制宜,利用樁位內的空地,從鐵塔樁位內進行吊起塔材組裝鐵塔,減少施工用地,在高效完成施工任務的同時進一步地保護植被。
劉伯權主要負責環(huán)黃牛埔水庫的廣東省P5綠道日常管理工作,他說,整個施工過程中,電力人員都非常配合,對綠道和水庫水源的保護都做得很好。“現在鐵塔架在山頭上,對水庫和綠道就沒影響了。”
克服復雜路徑高難度跨越鐵路公路
縱江二期工程橫穿了東莞市樟木頭、常平、黃江三個鎮(zhèn)區(qū),跨越500千伏福東線、廣深鐵路、莞深高速、從莞高速等多條重要輸電線路及鐵路、高速公路,還途經樟木頭林場、黃牛埔森林公園等森林公園。工程路徑復雜、施工難度大、工期任務緊。
“申請跨越許可的手續(xù)繁復,辦理手續(xù)的時間也很緊張。”廣東電網公司東莞供電局基建部專責鄧辛路介紹,工程一共跨越鐵路1次,跨越高速3次,跨越市級以上公路3次。其中,最困難的是申請跨越廣深鐵路。“我們需要配合列車停運時間和線路停電時間來施工,中間需要多次與廣鐵集團協商辦理。”為此,廣東電網公司甚至提前一年半時間與廣鐵集團申請辦理跨越手續(xù),最終跨越施工在2018年4月順利完成。
跨越施工時,為了保障施工安全,施工人員架設了安全系數最高的安全防護網,利用凌晨“鐵路天窗點”時段實施安全防護網的封網和拆網工作,克服施工工期緊、夜間照明難和人員疲勞等困難。“使用安全防護網后,即使在架線過程中出現意外,電力線路也不會掉落損傷鐵路的接觸網或影響到行車安全。”鄧辛路說,廣東電網公司還組織東莞供電局和參建單位組織專項安全小組每天駐點,監(jiān)督施工安全和進度,投入大量的安全保障和施工力量,保障工程順利開展,按時投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