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創新高!濰坊創新高!濟南創新高……”7月25日13時45分,山東電網負荷再創新高,達8022.2萬千瓦,超去年夏季最高值11.1%。這也是7月16日以來,山東電網負荷第4次創新高。據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調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山東省內火力發電機組滿發滿供,電網平穩運行未受影響。
充足“外電”填補用電缺口
去年下半年以來,山東電網先后投運了1000千伏榆橫至濰坊交流和±800千伏扎魯特至青州直流2項特高壓工程,通過四回1000千伏交流線路、一條±800千伏直流線路、一條±660千伏直流線路和四回500千伏線路,分別與華北、西北、東北電網聯網,山東特高壓交直流混聯大電網初步形成,接納省外來電能力提升至1500萬千瓦。
“今天省外來電達到了1200萬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0萬千瓦,其中,新投運的扎魯特到青州特高壓直流工程送電達350萬千瓦,在負荷高峰時段發揮了關鍵作用,如果沒有這塊增量外電,恐怕已經出現用電缺口了。”當天該中心值班長喬立同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說,后期,他們還將積極向上級調度機構密切匯報溝通,最大限度爭取外電供應。
快速增長的“外電”,在保障電力供給的同時,也為大電網安全運行提出了嚴峻挑戰。“在交直流混聯大電網狀態下,直流換相失敗風險會進一步加大,直流閉鎖將會引發潮流大范圍轉移,產生低頻、低壓問題,甚至會危及全網安全運行。”喬立同指著電網潮流圖說道。
自省內首個特高壓直流工程──±800扎魯特至青州工程啟動以來,山東電力深入開展“強直弱交”方式下山東電網特性分析與控制策略研究,建設國網系統首個省級機電—電磁仿真平臺,開展三大直流換相失敗范圍定位、再啟動策略驗證等仿真工作。建成國內最大的受端切負荷穩定控制體系,并部署首套大功率缺額智能決策與處置系統。“這些技術手段在今年的迎峰度夏反事故演習中得到了充分運用和多次檢驗,有效提升了大電網安全調度控制水平。”該中心調控運行處副處長廖大鵬介紹說。
新能源發電助一臂之力
關鍵時刻,與“外電”發揮同樣作用的還有“綠電”。在調控中心統計圖表中有一組亮眼的數據:7月20日,風電和光伏發電出力為623.6萬千瓦,是去年同期的2倍;7月18日,全網日用電量達16.7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而當日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量達1.1億千瓦時,為同期歷史最高,相當于整個濟南市的用電量。
“過去風電在新能源中占比較大,而夏季風少,所以新能源往往是有勁使不上。但從去年以來,光伏并網容量井噴式增長,用電高峰期間,光伏的出力曲線和負荷曲線高度吻合,新能源對迎峰度夏的貢獻率直線上升。”該中心新能源處處長馬杰介紹說。
據統計,截至6月底,山東電網風電裝機容量1080.1萬千瓦,光伏電站容量1159.6萬千瓦,分別同比增長21.2%和94.68%,新能源占全省裝機容量近三成,光伏的裝機容量首次超過風電,成為新能源發電的主力,為迎峰度夏助一臂之力。“針對光伏、風電季節性特點,我們將加強新能源出力智能預測,優先安排風電和光伏發電,保證綠色電力全額上網。”馬杰說。
如果說“外電”和“綠電”給了供需平衡的信心,那么,峰會保電的勝利則給了山東電網平穩度夏的底氣。6月10日,舉世矚目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圓滿落幕,按照“政治保電、智慧保電、全面保電”的思路,經過歷時8個月的艱苦奮戰,山東電網圓滿完成了“六個零”的保電目標,兌現了“億萬分之一也不失”的莊嚴承諾。
“智慧保電是此次保電的一大亮點,我們通過積極應用調控運行新技術,推動調控運行水平邁上了新臺階。”該中心主任王勇介紹說,以機網協調為例,他們建成了國內首個網源監督服務技術平臺,調峰模塊接入159臺機組,調頻調壓模塊接入82臺機組,環保監測模塊接入150臺機組,實時運行參數6.8萬條,在線評價診斷機組調頻、調峰、調壓等涉網功能,充分挖掘機組調節潛力。截至目前,山東電網機組非計停、降出力比去年減少70萬千瓦,機組發電情況好于往年。保障客戶用電方面,調控中心先后完成了16次客戶供電中斷實戰演練,末端重要負荷在各種故障情況下均實現“零閃動”。首次演練調控專業在同時面對網絡攻擊和電網故障時表現出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峰會保電的成功經驗,讓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迎戰負荷高峰,打贏今年的迎峰度夏攻堅戰!”王勇堅定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