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礦一廠”有效對接!陜西全力釋放煤炭產能 | 10-20 |
落實煤炭保供任務 高效釋放產能 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今冬明春發電供熱用煤保供工作整體部署,陜西四季度承擔3900萬噸的煤炭保供任務。 作為陜西產量最大的煤礦公司,陜煤集團承擔1285萬噸保供煤任務,占比陜西全省保供任務的32.95%。陜煤集團陜北礦業所屬8對礦井,年生產能力7000多萬噸。9月24日,接到保供任務后,陜北礦業所屬8對礦井在安全生產前提下,最大程度釋放…… |
9月湖南煤炭銷售均價1103.84元/噸 上漲10% | 10-20 |
湖南省商務廳數據顯示,2021年9月份,湖南省煤炭銷售均價1103.84元/噸,較前一月上漲10%。其中,無煙煤銷售均價1210.17元/噸,較前一月上漲11.4%;煙煤銷售均價997.5元/噸,較前一月上漲8.3%。 該廳表示,9月全省煤炭市場價格上漲,在煤炭傳統淡季呈現淡季不淡的特征。煤炭價格突破每噸千元大關,今年漲幅近60%,市場供需兩旺,市場庫存持續維持低位,供…… |
煤價上漲背后的根源分析 | 10-20 |
今年五月份以來,煤價持續上漲,市場煤價格先后突破1000、1500、2000關口。目前,尚未看到滯漲企穩跡象。煤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國內煤炭需求轉好、產量釋放不足的內部因素,也有國際市場大宗商品上漲、進口煤價格高位等外部因素;但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實際上,電廠低庫存策略為五月份之后煤價不斷上漲埋下伏筆。回顧今年五月份,火電廠剛剛完成機組檢修,日耗回升。此時,環渤海港口…… |
是誰在背后推動煤價瘋漲? | 10-20 |
幾個問題:真缺嗎?誰在買?漲何時? 受近一段時期以來持續電煤保供作用,電廠煤炭庫存止跌企穩。10月1日,沿海六大電廠煤炭庫存可用天數16天,較10月13日增加1天。10月15日,沿海八省電煤庫存可用天數11.05天,較10月1日增加0.94天。 然而,煤炭供應存在此消彼長情況。保供電煤多了,市場上留給一些小戶的可用煤炭就少了,導致市場煤價格猛漲。10月18日坑口已經有煤價突破了2…… |
電煤保供背景下市場煤供需形勢分析 | 10-20 |
終端將維持剛需拉運 后期,國家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將實施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推動經濟穩定恢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隨著國內繼續限制“兩高”,預計工業用電需求將受限。 未來十天,江南、西南地區、華南南部、廣西北部及西藏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或接近常年,我國其余大部降水偏少,水電對火電的替代作用將減弱。 隨著東北、西北地區多地氣溫驟降,黑、陜、晉…… |
山東能源淄礦集團亭南煤業:擂響安全鼓 決勝四季度 | 10-20 |
“我宣誓:我一定嚴格認真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堅持安全第一,搞好自主保安,文明執法……”10月17日,山東能源淄礦集團亭南煤業公司安全監察部學習室傳來安監員入井前洪亮的安全宣誓聲。 四季度,山東能源淄礦集團亭南煤業公司聚焦安全攻堅行動,把“系統排查、標準提升、安全教育”作為夯實安全基礎的重要抓手,精準發力,狠抓落實,全力保障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嚴排查 除隱患 …… |
[組圖]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 姚少波:展現創新活力 破 | 10-20 |
除塵、除銹是礦用液壓支架檢修環節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原本锃光瓦亮的支架從百米井下上來后被厚厚的煤層覆蓋,再經過長期腐蝕,早已是千瘡百孔。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能服恒達公司綜合修造廠的責任就是把這些黑乎乎的支架進行修復,再送至井下重新投入使用。然而修復期間,產生的這些厚厚的煤灰、鐵銹揚起的粉塵,既不環保,又影響工人身體健康,于是如何改造除塵、除銹工藝成為支架檢修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最大難…… |
俄完成“北溪—2”天然氣管道第一條支線注氣工作 | 10-20 |
“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運營公司18日發表聲明說,“北溪—2”第一條支線的注氣工作已經完成。 聲明說,根據規劃和設計要求,該管線填充了約1.77億立方米的氣體用于技術測試,管線內的壓力水平能夠保障日后進行天然氣傳輸。同時,第二條支線的安裝調試工作正在繼續進行。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9月宣布,“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已全部完成,計劃在今年年底前投入運營。 “北溪—2”天然氣…… |
華北最大地下儲氣庫群建成投產 | 10-20 |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戴小河)記者從中國石化(4.510,0.00,0.00%)獲悉,中國石化在中原油田地區新建的衛11儲氣庫18日建成注氣,標志著目前我國華北最大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群——中原儲氣庫群建成投產,庫容氣量達到100.3億立方米,將為華北地區及黃河流域今冬明春儲氣調峰、穩定供氣提供資源保障。 中原儲氣庫群目前包括文23、文96、衛11共3座儲氣庫。此次投運的衛1…… |
[組圖]“三桶油”虧損保供,今冬氣荒概率不大 | 10-20 |
天然氣現在是全球最搶手的資源。 一場本可避免的歐洲氣荒,導致國際液化天然氣價格創下近十年的新高——這警醒了即將進入供暖季的中國。 據記者了解,中國三大油氣央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今年提早到二季度就開始制定今冬明春的保供計劃,儲氣量將超歷史紀錄;同時,國產氣、進口管道氣和LNG也將在今冬有所增長。 歐洲本輪氣荒主要源于其前期儲氣量太低,且減少了長協天然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