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煙霧迷城”有望破解 | 05-29 |
“生物質高溫超焓燃燒發電鍋爐技術”日前在安徽合肥通過了由安徽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該項目針對生物質能源利用中的儲運、燃燒等難題提出解決方案,有望化解因焚燒秸稈帶來的“煙霧迷城”現象。 由合肥工業大學教授邢獻軍等人與安徽豐原生物新能源公司聯合研發的“生物質高溫超焓燃燒發電鍋爐技術”,首先將生物質粉碎并壓縮成成型顆粒,解決農村生物質秸稈利用中存在的收集、運輸、儲存與防火等問題,并可…… |
巴西纖維素乙醇廠擬明年投產 預計年產8200萬升 | 05-29 |
巴西一家公司23日在圣保羅宣布,巴西首座生產纖維素乙醇的工廠將在年內動工,并計劃在2013年年底前投產,可年產8200萬升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乙醇。 GraalBio公司總裁貝爾納多·格拉丁說,這個工廠選址在巴西東北部盛產甘蔗的阿拉戈斯州,整個工程的投資額為3億雷亞爾(約合1.5億美元)。新工廠將使用甘蔗榨糖后產生的甘蔗渣等廢料來生產纖維素乙醇…… |
中廣核集團在新加坡開建生物質能發電項目 | 05-22 |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中廣核)10兆瓦生物質能光電一體化項目8日在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奠基開工,同時中廣核光電生物質能發電新加坡公司也宣告成立,成為中廣核集團清潔能源業務的區域總部。 這是中廣核集團在海外全面負責實施的首個清潔能源項目,有助于新加坡發展清潔能源電力,更有助于中廣核開拓亞太地區的清潔能源市場。據悉,該項目一期工程耗資4200萬新元(約…… |
雨林土壤細菌具超強耐鹽性 有望用于制生物燃料 | 05-22 |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5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聯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通過新的實驗方法和基因測序分析,發現了細菌耐受有毒鹽溶液的生理機制,有望大大提高微生物抵抗生物燃料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鹽溶液毒性的能力。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可作為耐離子液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基礎,帶來更高效的生物燃料生產工藝。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14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
[圖文]垃圾處理廠廠長:最大愿望是把垃圾“吃掉喝光” | 05-22 |
蒼蠅滿天飛,垃圾污水滿眼,十多年天天圍著垃圾轉,他笑稱這里的每只蒼蠅都和他很親,如何能徹底“吃掉喝光”每天運來的530余噸垃圾,五旬老人琢磨出21項垃圾處理技術創新。 濱州市垃圾處理廠自2002年開始籌建,2007年正式運營至今,幾年時間內,濱州市垃圾處理廠廠長李山嶺對垃圾處理設備進行了大大小小共21項技術發明和創新,現在廠子每天…… |
集中資源發展生物質能產業 凱迪電力擬再售東湖高新 | 05-18 |
所持東湖高新(600133)限售股份剛一解禁,凱迪電力(000939)便公告將再次大幅減持。公司稱,目前持有東湖高新有限售條件流通股2478.78萬股于5月17日解除限售上市流通,為適應公司經營戰略發展的需要,公司擬選擇適當時機,再次出售公司持有的無限售條件的東湖高新股權。擬出售股權價格為不低于8元/股,出售數量不超過1976萬股。 此前,凱…… |
發展生物質能資解決能源貧困的原因探究 | 05-18 |
能源貧困是貧困的一個特征,也是持續貧困的一個原因。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調研,2009年,全球炊事依靠傳統生物質能的人口達26.8億,無電人口14.4億。生物質能的直接燃燒,以及電力匱乏不但破壞生態環境,降低農業生產率,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還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以及社會的教育普及,被國際能源署的專家視為能源貧困的基本表現。 印度前總理英迪拉…… |
廢塑料可煉柴油 無污染塑料逆轉技術擬批量生產 | 05-17 |
讓你處理一噸廢棄塑料,你會怎么做?如果拿去直接焚燒,必定會產生有害廢氣;如果拿去填埋,在土里長達百年仍無法降解。但要是到了華南再生資源公司的手中,則可以蛻變成柴油、清潔可燃氣體以及低硫高熱值清潔燃煤,且整個過程基本實現零污染。 近日,華南再生資源公司的這一塑料逆轉工程技術取得了突破式進展,引起了國內眾多知名專家的高度關注,被一致…… |
湖北黃岡龍感湖沼氣發電工程發電啟動 | 05-14 |
5月8日,湖北省首家最大規模的沼氣發電項目在黃岡市龍感湖管理區點火成功,這標志著大規模利用生豬產生的排泄物、廢料產生的沼氣發電,在湖北省已變成現實。當天上午,湖北華電龍感湖沼氣發電工程發電啟動儀式隆重舉行。湖北省能源辦副主任董宏彬、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陳毛生、黃岡市副市長趙飛分別在儀式上講話,對華電龍感湖沼氣發電工程發電啟動并網成功表示熱烈祝賀。…… |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高強度耐熱生物材料 | 05-14 |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以甘薯葉等原料生產出了具有高耐熱性和極高抗彎強度的生物聚酯纖維。它能夠代替金屬應用于汽車、飛機和電腦部件,有助于減輕產品重量。 甘薯葉和大麥莖稈中含有植物多酚。日本北陸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副教授金子達雄等人,以天壤礦物水滑石作為觸媒對其進行化學合成,然后在生成的聚合物中加入玻璃纖維,再進行壓縮,最終成功獲得了這種高耐熱性和高抗彎強度的生物聚酯纖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