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水性高效隔熱保溫涂料節能技術
二、技術所屬領域及適用范圍:化工行業 用于建筑、石化、運輸等需要保溫隔熱的材料表面
三、與該技術相關的能耗及碳排放現狀
在我國,由于建筑外墻、屋頂和門窗的保溫與隔熱性能不良造成的能源消耗,約占整個建筑能耗的50%左右。目前,我國的建筑外墻主要采用外掛式保溫技術,施工方法相對復雜,容易產生熱橋現象,易開裂脫落。采用低傳熱系數的高效保溫隔熱涂料,應用在建筑屋頂及外墻、工業廠房、石油儲罐、化工管道、倉庫、營房等表面,具有較好的隔熱保溫作用。此外,該技術還具有附著性強、拉伸性能及耐久性好、防結露等特點。目前該技術可實現節能量9萬tce/a,CO2減排約24萬t/a。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該技術通過配方和制漆工藝的設計,采用具有低堆積密度和低導熱系數的聚氨酯中空微珠、高反射性顏料、高發射性助劑等,使涂膜斷面為連續的蜂窩網狀結構,涂膜內部不形成溝狀熱流,顯著降低涂膜導熱系數,大大減少熱流量,實現隔熱保溫。同時,使涂膜具有高附著性、強拉伸性及耐久性、防結露等良好性能。用于建筑、廠房屋頂、管道等表面時,可顯著降低空調等設備的使用能耗,實現節能。
2.關鍵技術
(1)聚氨酯中空微珠蜂窩排列技術
采用具有低堆積密度和低導熱系數的特殊微珠,使得涂層具有極低的導熱系數。在微珠表面包裹化合物,使微珠在涂層中穩定有序排列成中空蜂窩結構。微珠具有彈性抗壓、抗外力擊破,不易在制取加工中破損的優點,具有較好的耐冷熱變化性。
(2)涂膜的高反射性技術
將屏蔽紅外線顏料技術應用于隔熱保溫涂料,使涂膜對可見光和紅外線反射率顯著提高,具有良好的遮熱作用。
(3)涂膜的高發射性技術
利用紅外高發射性助劑(特種金屬氧化物),使吸收的太陽能輻射轉化為熱量,以紅外長波的形式發射入大氣紅外窗口,使涂膜物體表面和內部降溫,最大程度地提高降溫效果。
3.工藝流程
技術工藝流程圖見圖1和圖2。
圖1 隔熱保溫涂料應用于建筑墻體結構示意圖
圖2 隔熱保溫涂料應用于管道、罐體示意圖
五、主要技術指標
1.涂膜導熱系數:≤0.045W/(m·K);
2.太陽反射比(白色):0.86;
3.半球發射率:0.88;
4.隔熱溫差:14.6oC;
5.黏著強度:1.5N/mm2。
六、技術鑒定、獲獎情況及應用現狀
該技術于2014年8月通過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鑒定,并已申請公開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目前,該技術系列產品已在不同地域、不同基材表面應用共計92t。
七、典型應用案例
典型用戶:國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名稱:新集三礦節倉庫節能涂料項目
技術提供單位:浙江亞寧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規模:涂刷面積450m2。建設條件:倉庫為彩鋼板墻面護圍、彩鋼板屋面結構,高度為6m,建筑體形系數0.5。主要技改內容:1#庫涂刷普通涂料,2#庫涂刷本技術發明的隔熱保溫涂料,主要設備為高壓無氣噴涂機。節能技改投資額4720元,建設期7天。每年可節能0.7tce,碳減排1.8tCO2。年節能經濟效益為2108元,投資回收期2.2年。
八、推廣前景及節能減排潛力
隨著水性高效隔熱保溫系列涂料的推廣應用,預計未來5年,在行業內推廣比例達2%,項目總投資額12億元。可形成的年節能能力約17萬tce,年碳減排能力約45萬t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