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固廢逐年增多,已成為影響環境、制約發展的重要問題。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研究中心專家積極尋找辦法,試圖破解這一難題 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農牧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秸稈和菜幫、菜葉、瓜皮、果殼等廢棄物超過40億噸,其中畜禽糞污20多億噸、農作物秸稈8億多噸,量大面廣,處理利用不足,土壤畜禽糞污有效處理率僅為42%,秸稈利用率約為33%,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已經成為影響環境、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
如何使這些被當作垃圾處理或丟棄的寶貴資源回收再利用,農業方面的專家學者一直在進行探索。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研究中心針對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菌渣等農業固體廢棄物,重點研究其好氧處理工藝及微生物菌群、厭氧消化周年產氣、基質配制、基質栽培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等關鍵技術與設施裝備,形成適合溫室、非耕地生產特點的農業廢棄物高附加值利用技術體系,找到了循環利用途徑。
3月17日,記者采訪負責這一項目的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史向遠時,他正在晉中市榆次區東陽“設施循環農業研究”中試基地查看情況。他告訴記者,目前農業面源污染比較嚴重,成為影響環境的重要因素,面臨減肥、減藥,緩解污染的難題。之前,對于一些農業廢棄物的使用還停留在農家肥上,比如畜禽糞便,農民直接用于還田,再先進一點的處理方式就是由一些企業收購,經過一定處理后再賣給農民,一噸經過處理的農家肥市場價大約在五六百元。而他們進行的研究是把農業廢棄物經過一定的配比,直接用于農作物栽培的基質,使用經過處理的農業固體廢棄物,可以使農業生產達到少施肥、少用藥、高產出的目的。
他們在榆次東陽所做的就是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試驗,本著“循環、高效、低碳、節能,形成標準化、工程化、低能耗”的思路,對產業鏈任務進行分解,設置了“新型低投入、高土地利用率節能日光溫室研究”“不同原材料周年均衡沼氣生產技術研究”“農業廢棄物初級利用技術研究”“設施栽培基質配制技術研究”“設施茄果瓜類水肥精準調控技術研究”“設施草莓育苗及栽培技術研究”6個課題進行研究。
史向遠表示,這一研究不僅實現了農業廢物循環利用,還可以將邊遠山區的鹽堿地利用起來。山西省約有450萬畝鹽堿地,由于找不到合適方式,鹽堿地作為一種寶貴的土地資源被浪費了,近年來一部分鹽堿地已通過改良等手段利用起來,他們做所的研究為鹽堿地利用找到了新出路。據悉,下一步即將在我省雁北地區的農村進行中試。
農業專家常說一句話:“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沒有廢棄物,這是循環農業最為重要的特點之一。”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研究中心對畜禽糞便、秸稈、爛菜葉等農業固廢進行再利用,最后又把這些廢棄物用于農業生產,使資源榨干用盡,充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