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發展的戰略核心,不斷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科技小巨人企業做優做強做大。近年來,天津市科委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轉換發展動力、培育新動能上,取得一定成效。
一、加快科技創新引領傳統產業提升改造和優化升級
(一)實施鋼鐵行業節能減排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大力推動我市鋼鐵行業改造提升和轉型升級。2015年啟動實施的“天津市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科技示范工程”,共支持《燒結工序節能、低硫、低氮清潔技術與示范》等6個示范工程項目,財政資金投入1000萬元,帶動企業投入8000萬元,示范工程各項目完成后,每年節省能源費用約800萬元,節電約2300萬元,節約2500噸標煤,減排SO2,200噸,減排NOx 180噸,節約企業繳納排污費約270萬元,能夠有力推動我市鋼鐵行業由粗放型、高耗型,高排放型向精細控制型、低碳節能型、低排放型轉型升級,帶動鋼鐵低端產業向高端發展。當前,示范工程各項目進展順利并取得初步成效,如友發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的《鍍鋅管煤改氣余熱利用技術與示范》項目,已研制出高效煙氣加熱器,利用鍋爐產生的500℃煙氣加熱0.8MPa空氣至350℃,用于鋼管鍍鋅后的內壁吹掃,減少燃料消耗,單條生產線年減少1000噸標煤,減少用電17萬度,節能資金約80萬元。天豐鋼鐵有限公司實施的《鋼鐵生產過程中低品質能源回收技術與設備的應用示范》項目,已完成高爐沖渣水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方案優化設計,形成對低溫余熱發電系統的評價與設計方法,近期準備在廠區內進行示范。
(二)實施傳統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大力推動傳統中藥產業高端化發展。通過實施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重大科技專項,推動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中藥企業產學研合作,已培育出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中藥大品眾13個,復方丹參滴丸、血必凈、速效救心丸等一批中藥產品在細分市場優勢顯著,享譽海內外醫藥市場。
(三)深入實施“互聯網+協同制造”。為進一步引導更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啟動天津市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示范工程,重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八大領域(先進制造、醫療健康、新能源汽車、智慧城市、環保服務、科技文化、普惠金融、現代農業等),實施一批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示范工程項目。通過科技專項支持,裝備制造領域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產品制造的延伸服務、基于大型精密設備聯網的云制造服務、制造輔助系統運行等4個方面,強化了基于互聯網的組織模式創新,在區域性智能制造方面重點搭建基于互聯網的公共服務平臺,形成“4+1”創新示范領域,推動傳統工業基礎設施向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如飛鴿車業突破“自行車+互聯網”技術,成功開發智能公共自行車系統,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獲李克強總理點贊。天發水電公司在面向后市場服務PLM系統的實施與應用,不僅為低水頭貫流式水輪機組的全生命周期檢測提供全面技術支持,同時帶動企業逐步從制造型企業轉向“制造+服務”的復合型企業。再比如,長榮印刷公司積極創新“互聯網+”經營模式,通過B2B、B2C的商業模式將云印刷業務快速在全國范圍推廣,發展高端商務和大眾文化消費服務業,預計產銷規模超過10億元,將有力促進我國印刷產業的轉型發展。
二、加快科技創新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產業
近年來,市科委圍繞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先后組織實施了先進制造、智能機器人、新材料、大數據和云計算、新藥創制、互聯網跨界融合等一批科技重大專項,以企業為主體實施了118項重大創新項目,認定“殺手锏”產品達到247項、重點新產品達到403項,開發出居世界領先水平的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系統、高效中空纖維系列膜組件、國內第一臺磁力軸承真空分子泵、埃博拉病毒疫苗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增強了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天津大學科技成果“高速并聯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天津麒麟公司研發的“銀河麒麟國產操作系統”為長征七號的成功發射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礎信息化保障;曙光信息公司研發的高性能服務器為該次發射提供計算和存儲支持。到2015年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其中醫藥產業規模達到1600億元,是2010年的3.4倍;新能源產業規模達到563億元,是2010年的2.4倍;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931億元,是2010年的4.75倍。科技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是2010年的1.67倍。
三、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
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要全面貫徹落實《實施意見》,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和推動。
(一)加快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推動一批傳統企業升級為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促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升級到小巨人企業,在新興產業中培育發展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到年底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萬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3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
(二)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力抓好高端科技資源、高端產業和企業、高端科技人才的引進聚集,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平臺和公共技術平臺,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孵化的示范園區。
(三)加快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創新聯盟“511”工程。探索上中下游企業、產學研用等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等深度融合,通過建設100個領軍企業創新聯盟,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培育形成10個規模超千億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四)加快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重大項目。擴大企業在產業創新重大項目組織實施上的話語權、決策權,以產業與企業創新需求為導向,讓科技企業成為項目實施、投入、成果應用的主體,讓項目成果誕生之日即為轉化之時,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在新興產業和產業高端化方向,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國內領先的新技術和“殺手锏”產品,成為發展新動能和新動力。
(五)加快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快設立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實施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加快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加大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千企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實施力度,在全球范圍廣聚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為產業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六)加快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建立激發創新活力、有利科技人才成長、有助科技創新的科技管理體制,加快出臺將科技成果以及轉化收益讓渡給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等政策,在科技項目經費預算、所需科研儀器采購、項目結余資金使用、人員經費列支等方面放權給科研人員或單位,讓財政資金切實為科技創新、人才成長“添磚加瓦”助力,為科技創新增添動力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