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延慶區通報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進展情況。作為2019年世園會和2022年冬奧會比賽舉辦地,延慶力爭在2020年基本建成“無煤區”。
自2013年以來,延慶全區共減煤換煤22萬噸,截至2015年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全區能源消費總量的30%,居全市首位。
延慶將從調整能源結構、棚戶區改造、水環境治理和尾氣污染治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大力推進生態法制建設,實現大氣污染依法治理。為實現“無煤區”目標,延慶將通過啟動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延慶段門站及LNG儲備站工程建設,推動張家口-延慶柔性直流輸電項目等骨干能源工程,為煤改清潔能源創造條件。在積極推進煤改電、煤改液化天然氣的同時,大力推廣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力爭在2020年實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40%,基本建成“無煤區”。
延慶還將加大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力度,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完成8個棚戶區5000個平房院改造,可減少燃煤25000余噸。嚴厲打擊劣質煤經營、運輸等行為,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區689家881臺1785蒸噸燃煤鍋爐和小煤爐改造。
延慶計劃用兩三年時間對15個鄉鎮鎮區及媯河沿線28個村莊和9條支流沿線的200余個村莊實現污水收集和治理全覆蓋,清退和治理媯河沿線養殖場,建設林場、濕地,爭取在世園會召開時媯河水質達到三類水體標準。
未來,延慶將強化過境大貨車監管,堅決淘汰高排放車輛,提升新能源車輛利用率,強化與周邊地區在打擊劣質燃煤、查堵超標排放大貨車等方面的聯防聯控。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建立覆蓋全區的環境質量監測網、污染源監測網、移動應急監測系統和立體監測網。
延慶區已率先成立環保法庭,將大力推進生態法制建設,嚴格落實環境保護責任追究辦法和環境損害賠償辦法,加強生態執法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