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節能改造,不斷提升節能成效
“十二五”期間全省公共機構實現人均能耗下降18.12%,走在全國前列
“經過節能改造,修復處理用水管道漏點,節水率達到30%以上,1年就減少水費支出99.2萬元! ”省立醫院副院長董輝軍說。
安徽省立醫院是一所百年醫院,因規模大,行業特殊,高能耗的運行影響到醫院可持續發展。這幾年醫院的門診量、手術量、住院人次不斷攀升,建筑面積、用能人數、能源單價不斷上漲,然而,2015年單位建筑面積綜合能耗與2010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31.2%。這主要得益于醫院科學高效地利用水、電、油、氣等資源。比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進技術先進、應用可靠的中央空調能源管理系統,對中央空調系統進行節電改造,年節能率約26.4%。 ”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對節約能源資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管局、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的《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各省人均能耗下降11%,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0%,人均用水量下降15%。
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公共機構體量大、節能潛力大、示范性強,肩負著節約能源資源的示范引領作用,是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相關數據顯示,我省有3萬多個公共機構,每年能耗占全省總能耗的4%~5%。
“深入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是調結構、轉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完成‘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的具體行動。 ”“十二五”以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出臺了《安徽省公共機構節能辦法》,實施高耗能設備設施改造,大力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動了公共機構能效水平不斷提高。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能耗大幅降低,為實現全省節能目標做出了貢獻。“全省公共機構實現人均能耗下降18.12%,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7.98%,人均水耗下降15.57%,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通過國家有關部門考核驗收,綜合考核評分居全國第6位。 ”省管局副局長徐彬表示。
強化示范引領,推進重點領域節能
成功創建兩批共67家單位為國家級節約型示范單位
“按照海綿校園的方式設計道路、景觀及排水管網,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增加保溫隔離層,學生浴室采用太陽能為主、空氣能為輔的熱水提供方式,實驗室、圖書館等使用光伏產品,圖文信息中心采用地源熱泵技術實現冬暖夏涼。 ”安徽工程大學總務處處長張國友說,除了推廣應用建筑節能技術,學校還投資200多萬元完成了110KW教學樓屋頂光伏發電微電網一期項目。項目建成后,每年發電15萬度,減少學校電費支出近15萬元。
“‘十二五’期間,學校共投入節能資金1200多萬元,做到了學生宿舍樓、辦公樓、學生浴室、教學實驗樓、圖書館等70多棟校舍節能改造全覆蓋,我校生均能耗下降42.99%,建筑面積能耗下降27.80%,完成了各項節能降耗目標任務。 ”據悉,該校順利躋身我省第一批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
對原有老舊高耗能設備設施進行技術改造,從根本上降低能耗,采用高效照明、新型節水節電節氣技術和設備設施、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合同能源管理等一大批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管理模式……“十二五”時期,全省各級公共機構深挖潛力、堵塞漏洞,重點領域節能穩步推進。 “開展節約型示范單位創建,是我省推進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的一個重要抓手。 ”徐彬說,“十二五”時期,我省兩批共67家單位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節約型示范單位,516家單位成功創建為省級節約型示范單位。此外,有61家省直單位創建為節水型單位,22家單位創建為省級公共機構計量示范單位。
然而,與發達國家和先進地區相比,我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仍較為突出。 “總體來看,公共機構能源消耗量還在不斷增長,節能的壓力仍然很大。 ”省發改委副主任萬士其指出。
凡是能源資源消耗多的地方,就是節能降耗潛力大的地方。 “要瞄準那些高消耗大戶、高消耗部位,大力推廣新產品、新技術,實施節約工程,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管理方式進行改造提升。 ”省管局節能處處長葉全說。
讓信息多跑路,挖掘節能降耗潛力
省級能耗監管平臺建設完成,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暢通
有的單位人走燈不關、有的單位夏天空調溫度設置過低、有的單位大量資產設備閑置……當前,各級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雖然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待改進之處。
“有些單位對節約能源資源認識存在偏差,缺乏主動性、積極性,重視程度不夠,節約意識不強。 ”業內人士認為,制度規定不健全或制度規定得不到很好落實,考核機制不完善,依法節能剛性約束力不夠。此外,能源資源配置不盡科學合理,缺乏嚴格的定額標準。
加強公共機構節能信息化建設,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證。 “已采集包括水、電、煤、天然氣和蒸汽5個能源種類的400多家單位的能源計量數據,涵蓋全省50多個行業。 ”省質監局計量處處長王強說,該局充分利用局屬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安徽)的技術優勢,開展能源資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實時監測等節能技術服務。在2015年與省公共機構能耗監管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實現計量數據共享,進一步提高了數據資源利用率,增強了統計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
近年來,我省公共機構節能網絡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能耗直報、能耗監管、節能信息交流三位一體的省級能耗監管平臺建設完成,與16個市虛擬平臺、22家單位自建平臺、4家第三方平臺對接,接入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數據1100余家,實現了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暢通。全省公共機構能耗監管覆蓋面不斷擴大,能耗監管作用逐步發揮。
讓信息多跑路、人員少跑腿,既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也有利于減少能源消耗。 “要不斷完善和提高節能信息化建設水平,尤其要加強各類平臺和軟件的推廣應用,力爭把終端延伸到每個公共機構,提升各類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 ”葉全說,各地也要主動跟上“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勢頭,建好用好能耗統計、能耗監管等網絡平臺,實現網絡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暢通。
“在公共機構倡導綠色文化,鼓勵優先選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高效節能電器、新能源汽車等節能產品,培養自覺節約能源資源的習慣。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要積極推廣綠色辦公,鼓勵低碳出行,倡導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減少和杜絕能源資源的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