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針對我國能源問題和南方建筑節能十大策略發表意見。這幾十年發展得非常快,由此也帶來能源消耗和污染的問題,理解國家的能源問題有如下幾個要點需要探討:
(一)能源結構問題
我國具有全世界最豐富的煤炭儲量,但人均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而人均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4%和6%,所以在能源結構上,我國必須要優先考慮以煤代油代氣,這是資源約束條件下的必然選擇。但同等熱值天然氣、油比煤排出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要少得多,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能在能源消費擴大的條件下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主要途徑。但是我國以煤為主導能源的結構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二)發展模式問題
我國如果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即使按照日本這種發達國家中最節能、能效最高的國家的標準,年人均消耗17桶石油,再乘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總消耗就是36億噸。而現在國際上每年的石油貿易量僅20億噸,2009年全球石油的總產量是35億噸。由此可見,我國的建筑、城市的建設發展,必須要走一條完全擺脫美國模式,并且還要超越日本模式的道路。這雖然非常困難,但采用更高效的發展模式,走自己的獨特道路,這也是我國“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三)可再生能源應用問題
我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中有30%是由于產品出口引起,即所謂的“轉移排放”。因此,我國作為一個正在全面走向工業化的發展中大國,必須要重視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根據近期CNN提供的全球2009年數據,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是全世界最大的。
(四)建筑與交通能耗問題
在全社會能耗的三大板塊中,建筑與交通的能耗,用戶是很難自行調節的。如果某城市的交通系統和建筑都是高能耗的,市民群眾是很難通過行為節能來實現降低能耗的目標的。而且我國這兩項能耗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一步上升,最終將會占到全社會總能耗的60%左右,這種能耗的結構一旦確定,下一代就難以糾正,由此可見,當前要避免犯建筑與交通等方面剛性的錯誤。
而產業的能耗將隨著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能源價格的上升和碳排放稅的出臺,企業會自主進行調整減少。也就是說,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與碳排放是由當代人現在正在構建的建筑和交通模式決定的。正如美國已經發生大規模的城市蔓延,這個“裝在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在大規模的郊區化后,就再也不可能號召老百姓回到城市中心居住。由此導致一個美國人現在消耗的汽油相當于5個歐盟人、7個日本人。
事實說明,錯誤的、高能耗的城市布局、交通模式和建筑一旦構建,想短期改變能源消耗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國在選擇城市發展模式、交通和建筑模式時要十分謹慎,要本著對未來負責的態度,避免犯低級和剛性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