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質監局WTO/TBT中心近日通報稱,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對進口定向燈和LED燈具產品提出了覆蓋節能環保、生態設計、能效標簽、測試檢驗等方面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對于進入國的定向燈和LED燈具產品提出覆蓋節能環保、生態設計、能效標簽、測試檢驗、性能、安全性、尺寸、重量、形狀等方面更高、更嚴格的要求。
歐盟的一項法規就針對定向燈和LED燈提出了高能效要求。該通報法規要求,只有能效指數達到0.2以上的定向LED燈和定向熒光燈才能進入歐盟市場,比之前的能效要求提高了2.5倍,是目前我國國家標準要求的2.2倍。經估算,按照上述能效要求,直接導致LED燈的生產成本提升20%以上,將給廣東的LED企業帶來20多億元的額外成本。
在國內市場,整個LED行業也面臨成本增加、需求減少的現狀。以上游最熱的LED芯片為例。近年來LED芯片投產熱度較高,LED生產材料藍寶石襯底價格從2009年末的9美元,大幅飆升到了2010年末的35美元,之后才開始逐漸回落。根據知名行業研究機構 SEMI 的跟蹤數據,LED用藍寶石襯底的價格在2012年一季度下滑到了歷史低點8美元,目前維持在10美元左右。整體造價成本仍然較高。
當前歐債危機、貿易壁壘、成本增加等問題疊加在一起,無疑是對LED產業的嚴重的考驗。與此形成反差的是,LED產品的價格不升反降。從2011年開始,LED行業進入了“寒冰期”,企業紛紛下調產品價格來應對困境。專家認為,由于近年來LED芯片廠商大幅擴產,加上傳統 LED應用背光模組受到全球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低迷的影響,LED市場總體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況,此外全球經濟形勢的低迷也造成了LED行業需求的下滑,企業降低LED價格是“被逼無奈”的舉措。
針對LED價格下降的問題,長江證券分析師陳志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產品價格下降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產品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如果生產成本沒有以相同或更快速度下將,企業毛利率將被壓縮;第二,產品價格下降,拉近了LED燈具與傳統照明燈具的價格差,有利于LED燈具的市場推廣。聊以安慰地說,企業短期內會因為價格下降造成營收和凈利的下降,但只當是為LED“飛入尋常百姓家”做貢獻了。
短期調整,長期利好
正如本文開頭所講,國家政策的密集利好與整個行業的不溫不火形成對比。2012上半年,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都大量推出了相關 LED的扶持政策。
國家層面,新興戰略產業規劃、半導體照明科技十二五專項規劃相繼出臺,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招標也于上半年進行。廣東省也提出,3年內普及公共照明領域LED照明,5年內達到5000億產值。以上政策,都將對LED行業形成長期利好。
具體到短期下半年,去年國家發布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決定從今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效應將在下半年開始逐漸釋放;與此同時,國家上半年出臺的針對LED和節能燈的22億專項節能補貼也能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從長期來看,政策市仍是主導,國家政策對LED的大力支持必然會帶動LED產業需求的巨大釋放,為LED帶來全新的市場。
地方政策在推動LED產業發展方面也毫不落后。據悉,首都北京已啟動了地鐵LED路燈改造項目;廣州緊跟其后,斥資2900 萬將18000套燈泡換成LED燈具;此外,廣州還計劃投資 5億多元人民幣在花都、從化、增城、白云等地23個鎮街的農村地區新裝LED路燈 6 萬盞;珠海市也已啟動9 萬盞路燈改造項目,預計今年完成3萬盞。
廣發證券關于LED照明政策分析的研究報告內容顯示,目前政策落實的情況以廣東最為積極,預期其他地方預計會很快跟上,眾多政府支持項目的啟動給國內LED企業帶來了新的訂單和需求,預計LED下半年的景氣度可能超過上半年。此外,國內廠商產業鏈布局日益完善,上游芯片逐步實現進口替代,并且有部分廠商芯片進入臺灣封裝廠,顯示國內芯片技術逐步成熟,性價比優勢逐漸顯現。同時,上半年,又不斷有大大小小的企業倒閉,延續了去年行業緩慢洗牌的趨勢,下游應用則進入逐步整合階段,對上市公司仍舊有利。
不過,無論外部環境的改善,還是國家政策效應的釋放,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012年,整個行業將在調整和整合的過程中繼續從初期的盲目走向成熟期的理性,上市公司也必須忍受短期調整帶來的陣痛。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