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尚德在2008年底還計劃將產能擴至1000兆瓦,2009年擴產至1500兆瓦。
更有無數新來者。中電投西安100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池項目落戶陜西省,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
風電、核電、煤化工也顯示了一樣的趨勢。
截至2008年底,中國風電[0.80 2.56%]裝機容量達到了1221萬千瓦,躋身世界風電裝機容量超千萬千瓦的行列,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
中國科技部原副部長、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理事長馬頌德給出的數據是,僅2008年以來,中國對風能的投入增加了88%,對核能的投入增加了72%。
在國家叫停煤制油項目以前,中國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項目有30多項,總投資達4000多億元。
生物質能更在此前就已開始“躁動”,一個又一個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宣布”投資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進軍生物質能市場。
事情遠沒有結束。盡管危機對新能源產業影響巨大,但是投資的慣性卻讓眾多已經投身新能源的企業停不下來,劉漢元表示,公司依然會花2~3年再投資60億元,上馬總容量9000噸左右的多晶硅項目;而媒體流傳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草案據說已經初定,總投資額或2萬億元。
致命一擊 金融危機
新能源幾乎都走過了同樣的歷程:高額利潤誘惑,瘋狂投資,產能過剩,最終泡沫破滅。
據統計,截至2009年3月,無錫尚德施正榮財富縮水80%,居第二位的是江西賽維彭小峰,財富縮水79%。
人們不禁疑問,光伏行業的領先者竟然縮水8成,這個行業到底發生了什么?
施正榮的反思擲地有聲:“中國為什么誕生這么多光伏企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財富效應,再一個是政府在后面推波助瀾,舉國上下到處在建光伏產業園,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但尚德自己也一樣推行擴張政策,揚州、揚中、洛陽、無錫、上海,多個生產基地的擴建項目同時推進,力爭2012年達到5000兆瓦產能。
非理性的投資,透支了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應有的能量。中國太陽能產業每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將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價格接連推高,最貴時達到近500美元/千克左右。金融危機突襲,多晶硅價格也從400-500美元/千克跌到目前的80美元/千克,硅料問題拖垮了很多光伏企業。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