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4.3%,結束了連續兩個月超過5%的局面并創下近5個月以來的新低。而從環比來看,3月份CPI下降1.2%,更是自2019年7月份以來,時隔9個月后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時發布的數據還顯示,2020年3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5%,環比下降1.0%。
展望未來物價走勢,有專家指出,CPI同比漲幅在二季度仍可能有所波動,但后續總體趨于回落。未來隨著疫情影響和翹尾因素影響的減弱,穩定物價總水平的有利因素將明顯增多,下半年CPI同比漲幅有望逐步回落。
食品降價帶動物價回落
觀察3月CPI同比數據可以發現,雖然其漲幅比2月有所收窄,但多項分項數據仍處于高位。以豬肉價格為例,2020年開年以來,其同比漲幅一直處于100%以上,3月份也不例外。不過,觀察CPI環比數據則可以發現,3月物價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從月度CPI環比數據可以看出,3月份CPI環比下降1.2個百分點,是2019年7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增速為負的情況。而2月和3月之間CPI環比降幅高達2個百分點,也創下了2018年4月以來的最高降幅紀錄。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從環比看,CPI由上月上漲0.8%轉為下降1.2%。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4.3%轉為下降3.8%,影響CPI下降約0.90個百分點,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因素。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分項數據顯示,不光是豬肉,牛肉、羊肉的價格在3月也全部出現了環比下降態勢。查閱歷史數據可以發現,上次3種畜肉價格環比漲幅全部為負,還要追溯到2018年4月。
市場數據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3月份由食品價格帶動的物價下降趨勢——北京新發地市場發布的每日價格行情數據顯示,3月該市場豬肉批發價相比今年2月出現了小幅下降。
據新發地市場統計部劉通介紹,3月1日,該市場白條豬批發平均價是22.25元/斤,3月31日的價格是21.25元/斤,3月月末與月初相比,價格下降4.49%。3月份白條豬的最高價出現在月初,最低價出現在月末,這是典型的“波動下行”走勢。
而在蔬菜價格方面,在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的19種蔬菜中,除土豆價格環比上升1.0%之外,其他蔬菜價格環比均有所下降,其中菠菜、大蔥、油菜、韭菜和洋白菜價格環比降幅較大,幅度分別為31.1%、30.9%、23.0%、22.9%和21.5%,全部出現“兩位數”幅度下降。
疫情影響明顯消退
物價從此前的高位逐漸回落,是一個積極信號,也體現出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已比較明顯地消退。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分析指出,由于疫情好轉后物流梗阻逐步打通,疊加天氣轉暖等因素,3月食品等價格出現補跌,帶動3月CPI環比超季節性回落,1.2%的環比跌幅,比此前3個年份3月CPI環比均值低了1個百分點。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3月物價環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可能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現階段需求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未來隨著經濟復蘇,物價環比增速仍可能出現抬升。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楊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3月仍為新冠肺炎疫情管控的重點時間段,需求端回落引發價格回調仍屬正常,典型代表是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環比下降了9.5%。此外,CPI中食品價格環比下降3.8%,PPI中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3%,表明受疫情管控影響,下游需求端萎縮速度更為明顯。隨著3月末以來各地復工復產的力度進一步加大,CPI環比回升仍是大概率事件。
楊暢認為,目前居民需求只是被短期壓制,短期內政策重心仍需要在需求側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