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其中,1月份CPI同比上漲5.4%,漲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這是CPI逾8年后首次“破5”。
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上漲仍是助推CPI增長的主要原因。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漲20.6%,影響CPI上漲約4.1個百分點。春節期間物價上漲是常態,1月下旬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物價變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認為,1月CPI同比、環比皆出現上漲,且漲幅擴大,一方面有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到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影響。
此外,1月份PPI同比上漲0.1%,不僅為連續兩個月環比持平,也是七個月來首次轉為正值。
漲勢
食品價格上漲助推CPI漲幅擴大
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1月份的CPI漲幅均有擴大之勢。從同比看,CPI上漲5.4%,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從環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1.4%。據測算,在1月份5.4%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4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4個百分點。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CPI增速回升主要受春節錯位、疫情與基本面等三方面的影響,2020年春節在1月份,2019年則在2月份,節前食品、服務等價格呈現季節性上漲,春節當月CPI環比往往偏高,因此,春節錯位是1月CPI同比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公眾關注,可能導致短期囤積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等行為。即便沒有疫情,經濟基本面呈現企穩趨勢,觀察春節當月非食品、核心CPI環比增速,可以發現今年1月這些指標在歷史上也屬于偏高水平。
從數據來看,食品價格上漲助推了CPI漲幅擴大,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漲20.6%,影響CPI上漲約4.1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116%,鮮菜價格上漲17.1%。不過,雞蛋價格漲幅已回落4.5個百分點,上漲2.8%,牛肉、羊肉、雞肉和鴨肉價格漲幅在10.4%-20.2%之間,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值得關注的是,鮮果價格同比下降5%,已經連續四個月下降。不過,部分服務價格上漲明顯。董莉娟表示,服務價格的全面上漲主要受春節因素影響,春節前城市務工人員返鄉,部分服務價格上漲明顯,其中美發、家政服務、車輛修理與保養價格環比分別上漲5.2%、4.7%和4.6%。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沒有此次肺炎疫情的話,今年1月份的CPI本來也是要上漲的,主要受春節這一因素影響。目前,CPI上漲還是結構性的,而并非普遍性的上漲,豬肉、蔬菜等價格漲得多一些,其他相對保持穩定,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因素,CPI漲幅較高。
1月份,湖北CPI環比上漲1.5%,同比上漲5.5%,漲幅與全國大體相當,董莉娟認為,這反映了當地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在有關方面支持下取得積極成效。
預測
CPI回落或將慢于預期發改委:穩定保供
對于CPI的后續走勢,粵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認為,由于缺少口罩等醫療物資,生產恢復緩慢,加之采取了嚴厲的隔離措施,交通運輸受阻,增加了食品等物資的運輸難度,參考非典時期經驗,2003年3月-5月,全國CPI環比平均比前三年對應月份均值高0.2%。因此,受疫情影響,CPI同比漲幅回落將慢于此前預期。
徐洪才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后續,CPI可能還會慣性上漲,但何時才達到高點,要具體看疫情的發展情況,目前的主要矛盾是復工和疫情防控。一方面,復工可能會給疫情防控帶來壓力,另一方面,復工率低導致供應不足也增加了物價繼續上漲的風險。
不過,為了保證重要生活物資的供應,日前多個部委已摸底情況,并布局政策。2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要生活物資生產保供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陳達表示,后續將通過加大復工復產的力度,增加重要生活物資的供應;指導地方引導商業企業增加商業庫存,充實生活必需品的地方儲備以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配合有關部門對生活必需品保供的重點企業給予貸款優惠利率等政策支持手段,來穩定保供。
從供應端來看,蔬菜方面,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副司長楊禮勝介紹稱,預計全國冬春蔬菜在田面積達8400多萬畝,產量約1.7億噸,均比去年同期增加2%左右,預計2月份全國氣溫總體偏高,利于蔬菜生長發育,且蔬菜生產逐步進入旺季,產量將進一步增加。
針對公眾關注的豬肉供應情況,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孔亮則表示,2019年全國共報告發生非洲豬瘟疫情63起,撲殺了生豬39萬頭,目前,全國所有省份的疫區都解除了封鎖,自去年12月24日以來,全國沒有報告發生新的疫情,因此,去年10月份以來,生豬生產開始呈現積極恢復的良好勢頭,能繁母豬存欄連續三個月環比增長,12月末比9月末增長了7%。
據悉,目前,生活必需品的供應逐漸充足,反映到價格端則是物價的逐漸平穩。從最新監測的數據看,2月8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米面油零售價格與節前基本持平,豬肉價格小幅上漲后趨穩,雞蛋價格穩中趨降,15種蔬菜價格比1月30日高點回落了10個百分點。
轉正
時隔七個月PPI同比由降轉漲
今年1月份PPI同比上漲0.1%,上月同比下降0.5%。從環比看,全國PPI連續兩個月持平。而從同比數據看,2019年6月PPI同比增速降為0,自7月開始至年末一直保持為負值,2020年1月是七個月來首次轉為正值。據測算,1月份0.1%的同比漲幅均為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
潘向東表示,原油等商品價格上漲疊加低基數助推PPI轉正。石油等行業價格環比增速回升較多,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環比上漲4.3%,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
主要行業中,同比漲幅擴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上漲17.5%,比上月擴大11.7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漲2.4%,擴大1.3個百分點。由降轉漲的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另外,同比下降的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低基數以及中上游工業品新漲價動能普遍增強,帶動1月PPI同比漲幅時隔半年后首度轉正。下游行業中,除食品等行業因春節需求旺盛驅動價格上漲外,漲價效應并不明顯。此外,盡管1月20日起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擴散,但因與春節假期大致重合,疫情影響對1月PPI數據的擾動尚不明顯。
新冠肺炎疫情對PPI的未來走勢將帶來何種影響?王青認為影響偏于負面,2月PPI同比增速或將再度轉負。從供給側來看,疫情導致企業復工延遲,生產面臨一定困難;從需求側來看,疫情將對消費和投資產生明顯的負面沖擊,抑制總需求。隨著交通逐步恢復、企業陸續復工,供給側沖擊將逐步減退,但疫情對需求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因此,從供需對比來看,疫情對PPI有一定的拉低作用——實際上,1月下旬由于疫情導致需求前景減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已經歷一輪下跌。
對此,潘向東表示,疫情對PPI增速的短期沖擊更大,將干擾此前的上升趨勢,但如果疫情主要影響能夠控制在一季度,則經濟活動恢復后,PPI增速可能出現趨勢性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