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成都日報獲悉,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全文共二十二條內容,從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加大氫能項目引進力度、強化氫能產業集群培育、支持氫能企業科技創新、營造氫能產業生態五個方面對成都市氫能產業進行政策支持。
氫能是新一輪世界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是國內外主要城市積極布局和搶占的產業高地。今年5月,TrendBank勢銀發布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單中,成都市以城市綜合競爭力強、規劃補貼政策全面綜合評分47.14,位列榜單第四位。
面對全球競爭,成都如何保持氫能全產業鏈的發展優勢?此次發布的意見有哪些政策特色?記者采訪了負責牽頭起草該意見的市經信局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處相關負責人。
產業人才培養
鼓勵在蓉大中專院校設置氫能學科(專業) 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
“立足產業全生命周期是意見的一個特色。”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根據成都氫能產業發展定位和目標,著眼氫氣“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全產業鏈環節,圍繞氫能產業招大引強、集群培育、技術創新、生態營造等方面進行政策引導,切實有效降低氫能產業研制推廣成本、拓寬應用場景、優化配套保障、填補產業空白。
例如,為填補產業空白,意見提出,成都市將著力開展補鏈強鏈延鏈,填補成都市氫能產業鏈空白或強化產業鏈的引進或增資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在支持氫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方面,成都市將對車輛、軌道交通、無人機等氫燃料電池以及制氫、儲氫、運氫、加氫、摻氫等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銷售獎勵;給予氫能首臺(套)產品最高6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配套。為鼓勵氫能人才引進培養,成都市將對符合條件的氫能產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可享受個人最高300萬元、團隊最高500萬元資金資助,并在創新創業扶持、生活補助、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面給予支持保障;鼓勵在蓉大中專院校設置氫能學科(專業)、與企業合作培養專業人才、與企業合作設立學生實訓(實習)基地,分別給予最高2000萬元、500萬元、100萬元補貼等。
產業集群培育
支持非氫能企業技術改造 強化優質企業孵化培育
“突出問題導向是政策的另一特色。”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充分考慮氫能產業的行業特點和瓶頸環節,立足成都氫能產業薄弱環節和亟待扶持領域,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解決突出問題為導向,針對產業規模不足、核心技術欠缺、氫氣成本高昂、示范領域不廣等問題精準施策,著力推動氫能產業集群集聚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強化氫能產業集群培育方面,意見明確,成都市將支持非氫能企業技術改造、強化優質企業孵化培育、鼓勵并購市外氫能企業。其中,對氫能領域首次被評為“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且被認定為成都市總部企業的,分別給予2000萬元、1000萬元、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同時,為支持氫能企業科技創新,意見明確,成都市將支持產業鏈協同創新。支持氫能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等實施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等;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圍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并實現產業化的氫能領域技術創新項目企業,符合相關標準的按項目技術研發投入的15%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等。
產業政策創新
多項政策 在全國具有開創性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成都氫能產業比較優勢和發展實際,在電解水制氫電價、氫氣儲運成本補貼、加氫站經營模式探索、氫能多場景示范、氫能產業示范區(線)建設、配套服務平臺引育等方面有效創新,在全國范圍內具有開創性。“例如,政策中針對氫氣儲存、運輸成本高昂問題,根據設備投資和運輸量,分別給予氫氣儲存、運輸企業最高500萬元和150萬元補貼,是目前國內唯一涉及氫氣儲運環節的政策措施。”
在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方面,意見提出支持70MPa加氫站、“氫-油-氣-電”綜合能源站、“制氫-加氫”一體站建設示范。同時,對新建、改建、擴建日加氫能力不低于500千克的固定式建設標準加氫站,按建設實際投資(不含土地費用)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于符合條件的臨時加氫站建設給予不高于1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此外,成都市還將降低氫氣制備成本,對符合條件的電解水及天然氣制氫企業給予電價和氣體價格優惠;鼓勵氫能多領域應用示范,給予軌道交通、無人機、分布式能源、熱電聯供系統、摻氫及供氫管網建設、電解水制氫等示范項目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支持氫能產業示范區(線)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