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轉正、消費當月增速轉正、出口累計增速轉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接近轉正……
中國官方15日公布8月份中國經濟成績單,多項主要指標持續改善釋放出積極信號。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的話說,當月國民經濟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響,保持穩定復蘇態勢。
在當前全球多個經濟體仍面對史無前例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為什么能夠回暖?
經濟恢復靠什么?
眼下中國經濟恢復靠什么?翻開8月成績單可以看到,內需改善為復蘇奠定了基礎。
從消費看,隨著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居民外出消費活動正在增加。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其中,商品零售額增長1.5%,比上個月大幅加快1.3個百分點。
從投資看,在各地區各部門加大投資力度的背景下,資金保障和相關要素保障得到有效加強。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8月份環比增長4.18%。
針對久違的消費增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分析,多因素促進了8月份消費回溫。隨著復商復市繼續有條不紊開展,截至8月中旬,零售各業態限額以上企業復工率超過96%,餐飲和夜市繼續回升,國內大部分餐飲企業經營已恢復到疫情前70%-80%。
同時,近期電影和旅游等接觸性消費進一步放開,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轉正提供了強力支撐。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營業以來,影院復工率穩步提升,票房收入不斷提高,“七夕”單日票房超過5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需求改善引起了連鎖反應。在其帶動下,工業和服務業生產也在加速恢復。
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增速實現由負轉正。
隨著生產回升和居民消費增加,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都在改善。8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4%,增速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工業生產增速提高,反映出疫情沖擊之后經濟加快恢復,同時也與南方洪澇災害導致生產錯月以及去年基數較低有關。
高頻數據給出了相同指向,8月末,全國高爐開工率達到70.99%,分別高于上月末和去年同期0.69和3.03個百分點。
“下限”與“上限”何在?
經濟恢復是否讓民眾“有感”,需要觀察一系列民生指標。
從與老百姓“錢袋子”息息相關的物價情況來看,保價穩供成效繼續顯現,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4%,比上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總體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從經濟增長的“下限”就業來看,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78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6.8%。8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當月,25-59歲就業主體人口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個月下降0.2個百分點。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在各地進一步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的情況下,就業形勢保持向好,但眼下無論總城鎮失業率,還是各人群失業率,都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反映出就業壓力仍然較大。
付凌暉特別提到作為就業主力軍的大學生群體。他直言,今年大學生就業確實面臨比較大的壓力,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人。前期由于疫情影響,很多大學生在找工作時面臨時間倉促等問題。未來推動經濟持續復蘇,要著力加強對重點群體的就業扶持政策,保持就業總體穩定。
當前中國經濟正收復失地,但著眼未來還需繼續開拓增長空間,抬高其“上限”。承擔這一攻堅任務的經濟增長新動能也在增強。
8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7.6%,快于規模以上工業2.0個百分點。1-8月份,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8.8%,繼續保持較快增勢。與此同時,一些新產品保持較快增長,如服務機器人、智能手表,產量8月份增長都在70%以上;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當月產量增長都在30%以上。
線上購物亦在匯聚消費新動能。8月份,“818購物節”“七夕節”促銷等線上活動相繼推出,網絡商品銷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8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8%,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6%,比上年同期提高5.2個百分點。
復蘇能持續多久?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態勢能否長期延續?此間專家表達了樂觀態度。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7、8月份經濟穩中回暖趨勢明顯,工業和服務業生產加快,投資和消費需求逐漸恢復。加之近幾個月外貿持續好于市場預期,7、8月份貿易順差大幅增長,凈出口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將增強。綜合判斷,9月份經濟有望延續復蘇態勢,三季度經濟回暖勢頭較強,預計有望回歸中高速增長。
溫彬亦指出,當前經濟指標積極改善跡象逐漸增多。往后看,隨著需求繼續回升,“三駕馬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逐漸增強,預計三季度經濟將較二季度繼續回升。
但持續回暖卻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可以高枕無憂。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變化主要是恢復性增長,多數主要指標增速和上年同期相比仍然偏低,一些指標累計增速仍處于下降區間。
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亦帶來挑戰。從國際看,外部疫情蔓延,輸入性防控壓力較大,主要經濟體經濟陷入衰退,外部不確定性因素仍較多。從國內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經濟恢復過程中的不平衡態勢比較明顯,保就業、穩企業壓力依然比較大。
在此背景下,溫彬提出,下階段宏觀政策要繼續助力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例如,對于生產要鞏固良好恢復趨勢,特別對小微企業要加大結構性支持力度;對于當前困難仍較大的制造業,要繼續實施減稅降費等政策,加強中長期信貸投放,促進制造業投資加快恢復;對于消費,要繼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同時保障好汽車等主要領域消費恢復趨勢,防止集中消費過后出現快速回落對經濟恢復造成擾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