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
有記者提問,在全球經濟體貨幣政策可能發生轉向的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是否有可能發生變化?央行目前在這方面有什么考慮?
潘功勝介紹,自去年一季度疫情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高強度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大幅度擴張央行資產負債表。從去年3月到今年7月,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原來的4萬億美元擴張到7月底8.2萬億美元,翻了一倍。今年以來,美國通脹明顯上升,就業情況也好轉。美聯儲有多個官員近期都出來講話,釋放一些信號,怎樣退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不久前,在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在這個地方召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有一個講話,他的講話對美國貨幣政策未來的調整路徑逐漸清晰。除了美國以外,其他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也面臨轉向問題。
潘功勝提到,就中國而言,我們一直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處于常態化貨幣政策區間,不搞“大水漫灌”。我們貨幣政策的空間是比較大的,這是2000年初以來,中國的貨幣政策和美聯儲以及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主要差距。
潘功勝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同時,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統籌考慮今年和明年貨幣政策的銜接。同時,我們在貨幣政策考慮上以我為主,增強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在結構性貨幣政策方面,將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政策支持。比如說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使用,用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同時,人民銀行將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金融精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此外,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今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設計,提前布局,前瞻性降低了全球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負面外溢沖擊。
一是通過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和加強預期管理、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等措施,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降低了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對我國匯率可能帶來的沖擊。
二是加強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下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保持外債平穩,減輕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可能帶來企業未來集中償還外債的壓力。
三是貨幣政策自主性增強。7月初,前瞻性降準釋放長期資金1萬億元,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應對今年下半年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和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預作鋪墊。
四是積極推動境內LIBOR轉換工作有序進行,引導金融機構提前做好轉換工作,避免LIBOR退出導致金融市場參考基準變化與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形成共振帶來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