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打壓以大宗商品支持的融資行為,可能令目前蟄伏在該國各個港口數以千萬噸計的鐵礦石猛然涌進市場,從而導致鐵礦石價格出現新一波大跌。
分析師和交易商警告稱,如果由于鋼鐵需求疲軟而令鐵礦石價格下挫,促使銀行收縮對鐵礦石為擔保品的貸款并導致被迫出售,則那些利用大多未對沖的鐵礦石來融資的投資者可能面臨風險。
中國政府收緊信貸已經導致買家在最近幾周違約大約3億美元的大豆進口合同,而對于銅融資協議可能不再行得通的擔心,則幫助推動銅價在3月跌至三年半低點。
因鋼材價格大跌,鐵礦石價格在3月曾經在一天之內重挫8%,創下17個月低點;雖然此后價格已經反彈,但中國鋼材消費前景脆弱,以及港口鐵礦石庫存規模龐大,意味著其價格或將再次遭遇重創。
上周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超過1.08億噸,接近紀錄高位,足夠建造將近1,200座紐約帝國大廈。
“大規模的危機已經過去,但由于庫存很高,鐵礦石面臨的跌價風險仍在,”大華繼顯證券的資深礦業分析師Helen Lau表示。
“一切都取決于未來鋼材需求回升的速度,在我看來需求將溫和回升。”
銅和橡膠等大宗商品通常會作為融資之用,交易商或投資者利用大宗商品融資借錢,把資金投資在不動產等高報酬領域。
但北京當局信貸緊縮已促使投資人轉向鐵礦石來融資。熟悉這項操作的產業消息人士估算,約有3,000萬噸或35億美元的庫存如今與融資掛鉤。
交易商和分析師表示,中國去年末以來鐵礦石進口之所以激增,融資交易是主要的推手。不過,他們警告,鐵礦石不太可能成為融資優選。
和銅礦不同,在港口的鐵礦石大都未經對沖,這意味著以鐵礦石為擔保品的籌資無法鎖定價格,仍有面臨價格下跌的可能性,增加了被迫出售的風險。
中國鋼鐵廠和鐵礦石交易商甚少使用對沖,在經過40年每年對鐵礦石進行定價后,產業近幾年僅轉為現貨定價。
大連商品交易所甫于六個月前成立中國唯一的鐵礦石期貨市場,國外交易所則發現很難說服中國市場透過更完備的鐵礦石互換合約來進行對沖。
“我沒聽說有很多中國交易商在進行對沖,”一國外鐵礦石交易商表示。
一名上海交易商并稱,中國鋼鐵廠及貿易商利潤不高,且不習慣付出成本為其倉位進行充分對沖。他的公司從未為港口庫存進行對沖。
“由于現金緊絀,我們沒有額外資金在期貨市場做對沖。”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