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國內鋼鐵需求的萎縮,不少鋼廠將目光投向海外。今年前8個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683萬噸,同比大增35.4%,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鋼材出口超出預期,預計全年出口量將創新紀錄。
但在出口量激增的同時,國內鋼鐵業所遭受的反傾銷、反補貼的壓力也明顯增加。有業內人士提出,部分出口企業在普鋼中加入硼元素,改頭換面成合金鋼產品出口,并由此享受出口退稅的“潛規則”容易成為把柄。
中國粗鋼表觀消費罕見負增長 內需不足倒逼出口激增
“今年如果不是(鋼材)出口這么火爆的話,國內市場可能更糟糕”,業內人士表示。
今年前8個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683萬噸,同比增長35.4%。其中,5月份以及7月份鋼材出口量分別為807萬噸、806萬噸,突破了800萬噸的關口,為單月出口新高記錄。
就鋼材出口占比最大的板材品種而言,我國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分別出口板材2658.3萬噸、2696.5萬噸、2763.9萬噸,而今年1至7月我國出口了2337.27萬噸,占去年全年出口量的85%。
“今年鋼材出口肯定會創記錄,1-8月份折合粗鋼已經累計出口了6000多萬噸”,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石洪衛在此前的第八屆中國金屬板材產業鏈年會上表示,世界經濟形勢好轉,是今年出口量激增的一大原因。
而另一大原因則是國內鋼材需求的疲軟。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即產量加上凈進口量)同比增長-0.3%,“罕見”的出現近年來首次同比下降的情況。石洪衛表示,這表明國內鋼材需求“漸入弧頂區”。
與此相對應的是,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下跌。“我的鋼鐵網”鋼材綜合價格指數顯示,截至9月26日,該指數為109.71,為2006年1月份以來新低;另外,9月25日當天,螺紋鋼期貨1501主力合約盤中最低價為2538元/噸,創下上市以來新低。
“國內壓力太大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會繼續,這么多鋼材存在,雖然通過兼并重組、環保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新建產能體量依然龐大”,夏曉坤指出,鋼材出口的利潤相對較差,“但是沒辦法,好歹能夠出去,好歹能讓機器運轉下去”。
有業內資深專家指出,去年我國粗鋼產量實際為8.22億噸,而國內粗鋼產能實際已經達到了11.2億噸。面臨產能過剩壓力,今年鋼產量的增量部分,主要依賴出口消化。
2014年前7個月,鋼鐵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8.3%,石紅衛指出,這顯示鋼鐵產能擴張開始降溫。
“國內市場壓力會讓企業擠破腦袋去開拓市場”,夏曉坤直言,現在鋼廠開拓國際市場的熱情明顯比前幾年高。
雙反壓力增加 “加硼”潛規則被指易成把柄
在鋼材出口激增的同時,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增多,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調查案件持續不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人士此前曾表示,今年以來鋼材出口大幅增長使貿易摩擦增多,應對難度加大。據悉,今年前5個月,由中鋼協組織協調應對的反傾銷調查有3起,保障措施調查3起,正式調查前磋商2起,預警磋商3起。
“許多鋼企在鋼材中加硼以獲取出口退稅,從而獲得出口價格優勢。許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的鋼廠對此非常氣憤,多次強烈向我們呼吁予以解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冶金行業分會副秘書長姜喜成直言,在應對國際“雙反”過程中,國內“加硼”以獲得退稅的“潛規則”遭受了指責。
據悉,我國對普鋼(指不含合金的碳素鋼)取消了出口退稅,出口特殊合金鋼材產品則可以享有相應減稅的優惠政策,退稅率在5%~13%。此前海關稅則中明文規定,含硼量達到0.0008%及以上鋼材產品可按合金鋼申報,即可享受出口退稅政策。
為此,部分出口企業在普鋼中加入硼元素,改頭換面成合金鋼產品出口,并由此享受出口退稅,而這已成為業內潛規則。
姜喜成指出,這個潛規則很容易被其它國家指責為“政府補貼”或“操作貿易”,易引起貿易摩擦。但他表示,這個問題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關注,“早晚要解決”。
夏曉坤表示,當前國內鋼材出口主要是通過一定價格優勢打入,“是粗放式的”,而未來為了把鋼材賣過去,國內企業將提供加工剪切等服務,“未來出口還有很大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