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能源》雜志2月17日集中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和1篇研究論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國等多位科學家討論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對能源系統造成的“干擾”。這份焦點(Focus)專刊主要探討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學的各學科可以研究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氣候變化是一種長期現象,對此,研究人員主要采取建模研究方式。但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會對人類產生嚴重影響。不僅如此,從能源金融到法律系統,人類能源系統的許多組成,可能并未準備好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加劇這類事件的影響。
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和天氣變化,既會影響能源需求,也會影響能源供應系統的彈性。但是,由于未來極端天氣事件的強度、時間點和位置具有不可預測性,這類事件對于能源系統的潛在具體影響,一直難以量化。包括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太陽能與建筑物理實驗室科學家在內的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就展示了如何根據氣候模型所得的氣溫平均變化和氣溫極端變化,分別模擬測算能源需求。
金融系統中的羊群效應,可能會使抵抗氣候風險能力弱的能源公司難以獲得資本注入和保險,這可能導致實際能源短缺,由此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同時,可再生能源需要經歷超指數增長,才能抵消化石能源投資縮減的影響,但是前者可能不會發生。此次發表的另一篇評論文章,探討了這些現象的風險,并提供了一些對策建議。
同時發表的社論文章寫道,“詮釋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并使之正式化,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僅是因為極端天氣事件會干擾人類生活,也因為它們會首先對最脆弱的群體造成最具破壞性的影響”。
本期合集還包括紐約大學法學院政策完整性研究所、美國電力研究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管理研究生院等機構科學家撰寫的另5篇評論文章,共同探討了對于極端事件和能源系統還有哪些未知方面,以及能夠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